游丝百尺飞到地,野蝶寻春有狂意。
一番轻雨洗梨花,啼出玉真无限泪。
老夫不入少年场,直向南轩亭午睡。
觉来历省梦中事,却忆邯郸枕中记。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

游丝:飘荡的蜘蛛丝。

狂意:豪情壮志。

洗梨:洗去梨花上的雨露。

啼出玉真无限泪:指李夫人泣涕如雨。

老夫:诗人自称。

不入少年场:不愿参与少年游乐场所的活动。

南轩亭午睡:指陶渊明在南阳时的住所南轩亭中午睡。

却忆邯郸枕中记:指晋人王子猷乘船至吴兴(今属江苏)访戴安道,过门而不入,径自登岸去。王子猷问其故,安道曰:“吾本欲观沧海。”

【译文】

清明时节,春风吹动着百尺长的蛛丝,飞到地上;野蝶追逐春天的踪迹,有豪迈的气概。

一场轻雾洗涤了梨花,那娇弱的花朵啼叫着,仿佛李夫人哭泣得泪水涟涟。

老诗人不想进入少年的场所,直向南轩亭中中午小憩。

醒来后回想梦中的事情,又回忆起《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景色和诗人心情的小诗。诗中描绘了春雨过后梨花含泪、蝴蝶寻花、诗人午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首句“清明林下”,点明了节令。清明时节,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游丝百尺飞到地”写春风吹拂,蛛丝飞舞。“野蝶寻春有狂意”写春蝶飞舞,自由自在。“一番轻雨洗梨花”是说细雨洗净了梨花上的水珠,使得花朵显得更加晶莹可爱。“啼出玉真无限泪”是说李夫人在梦中流泪,泪如雨下。这两句用典,将春景与李夫人的哀情融为一体,写出了春天的生气勃勃与李夫人的哀愁相映衬的景象。

中间四句写诗人自己对清明时节的喜爱之情。“老夫不入少年场”表明诗人自己不愿意参加年轻人们喜爱的活动。“直向南轩亭午睡”是说自己在南轩亭中午睡,享受清静的生活。“觉来历省梦中事”,醒来后回想起刚才梦中的事情,说明诗人对梦很敏感。“却忆邯郸枕中记”,最后又想起《庄子》中的故事来。“邯郸枕中记”是《列子·周穆王》中的故事,王子猷乘船到吴兴访戴安道时,见门已关,便问:“何所闻而来?”回答:“闻君得三娘子媒介之谈。”三娘子是戴安道的妻子,善于说话,所以王子猷想见一见她。王子猷到了戴家,见室内陈设华美,而不见三娘子。于是王子猷在墙上凿洞,进入卧室,看见三娘子正与丈夫嬉戏,便笑着出来。王子猷回家后感叹道:“三生石上誓,岂非虚语哉!”这里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梦境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