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马缕金鞍,文星使可汗。
袖中天诏重,帐外节毛寒。
烽火燕城急,尘沙朔野宽。
安边在大体,何必斩楼兰。
《送中书王舍人使北虏》是宋代诗人郑克已的一首作品,其原文如下:
细马缕金鞍,文星使可汗。
袖中天诏重,帐外节毛寒。
烽火燕城急,尘沙朔野宽。
安边在大体,何必斩楼兰。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
- 细马缕金鞍:描述中书王舍人的马匹装饰华丽,金线细密。
- 文星使可汗:象征着王舍人的文采和智慧足以影响可汗的政策。
- 袖中天诏重:指王舍人手中握着的神圣诏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帐外节毛寒:描绘了寒冷的帐篷外的风声和节令中的毛发,表达了旅途的艰苦。
- 烽火燕城急:描述了燕城的战火紧急情况,突显了形势的严峻。
- 尘沙朔野宽:表明北方的沙漠地带广阔无垠,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安边在大体:强调国家安全在于大局观,不必拘泥于小节。
- 何必斩楼兰:表达了无需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观点。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北征使臣的艰辛旅程图景。诗中“细马缕金鞍”与“文星使可汗”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王舍人的形象塑造得既尊贵又充满智慧。接下来的诗句,如“袖中天诏重”,则进一步渲染了王舍人手中圣旨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北征途中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不畏艰难、以大局为重的豪迈情怀。
郑克已被后世誉为“名句千古”,他的许多诗作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而《送中书王舍人使北虏》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也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郑克已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风格。
《送中书王舍人使北虏》不仅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