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何堪久,悠悠日又斜。
未能辞客况,更自改春华。
故国三千里,荒春八九家。
一声幽谷鸟,满眼故园花。
渐暖回归雁,馀寒倚暮鸦。
陌头看过客,歌吹拥毡车。
【注释】
春景:春天的景色。
绝域:边远之地,指边塞。
何堪久:如何忍受得了长久。
日复斜:太阳渐渐西斜。
辞客况:离开宾客的情意。
更自改:又自己改变。
故国:故乡。
三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荒春:春天荒芜的样子。
幽谷鸟:深山中的鸟儿。
归雁:南飞的雁群。
倚暮鸦:停息在树梢的乌鸦。
过客:经过这里的人。
歌吹:唱歌和吹奏乐器的声音。
拥毡车:载着毡子的车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关春景的诗。诗人从“春”字着眼,描绘了一幅边塞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边关生活的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写春景,“春华”二字,既指春天,也暗示了边关春色之美,为全篇定调。“何堪久”,是说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悠悠日又斜”则是说太阳落得很慢,好像要拖住时间一样。这两句诗以“何堪久”和“悠悠”两个词,写出了边关的孤寂、苦寒,以及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未能辞客况”,写诗人离开了客人之后,仍不能摆脱客居他乡的生活状态。“更自改春华”则进一步说明诗人离开客人后,又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即在春天到来之际改变衣着,因为春天的天气已经转暖。
第四句“故国三千里,荒春八九家”承接上句而来,描绘了边关辽阔的景象。“故国”二字,既是实指故乡,也是虚指自己的理想之所。“荒春”则表明春天已至而故乡尚未归来,诗人因此感到惆怅与孤独。
诗人用五、六两联来表达这种情感。“一声幽谷鸟,满眼故园花”一句,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将边关的春景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里的“幽谷鸟”和“故园花”,既点出了地点(幽谷),又暗示了季节(春天)。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即从一开始的寂寞、苦寒转变为后来的宁静、美好。
“渐暖回归雁,馀寒倚暮鸦”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边关春日的景象。“渐暖”一词,既表现了气候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馀寒倚暮鸦”则以傍晚的乌鸦为景,衬托出春天的寒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渴望。
“陌头看过客,歌吹拥毡车”两句,以“看”和“拥”两个动词,展现了一幅热闹的场面。这里既有行人的往来交流,又有歌声和乐声的回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这一切对于诗人来说,却显得那么遥远和陌生。
这首诗通过对边关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