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过贺新元,干戈且息肩。
不图垂老日,还见太平年。
灰向昆明尽,春从待漏传。
衣冠禾黍地,箫鼓杏花天。
灯市嬉遗老,旗亭卧醉仙。
山林闻好语,天下米三钱。

春景新年贺太平

相过贺新元,干戈且息肩。

不图垂老日,还见太平年。

灰向昆明尽,春从待漏传。

衣冠禾黍地,箫鼓杏花天。

灯市嬉遗老,旗亭卧醉仙。

山林闻好语,天下米三钱。

【注释】

  1. 相过:指朋友间相见。
  2. 贺新元:祝贺新年。
  3.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4. 垂老:年纪大了。
  5. 还见:又一次见到。
  6. 昆明:古称滇池,今云南滇池。
  7. 待漏:古代官员为皇帝值班时等待召见,漏壶里的水滴完就表示时间到了。
  8.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
  9. 禾黍(shǔ)地:指田野。禾黍,指稻谷、黍子,都是古代的粮食作物。
  10. 箫鼓:乐器名,常在宴会中奏响。
  11. 灯市:节日集市,又称灯节,是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活动。
  12. 旌(jīng)旗:即大旗,古代用作仪仗或标志的旗帜。
  13. 卧醉仙:指喝醉了酒像神仙一样躺着。
  14. 山林:山间树林,常用作隐逸的代称。
  15. 好语:美好的话语,常指正面的劝告或赞美之词。
  16. 米三钱:形容物价便宜,一石米的价钱仅为三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节景象和庆祝和平的诗。首联“春景新年贺太平”点明了时节和主题——春天和新年之际,人们共同庆祝和平的到来。颔联“相过贺新元,干戈且息肩”表达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放下武器,相互庆贺和平的愿望。颈联“不图垂老日,还见太平年”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岁月的珍惜以及对年迈时光的感慨。尾联“灯市嬉遗老,旗亭卧醉仙”则描绘了春节热闹的市场场景和人们欢度佳节的情景。整首诗以春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