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借长鞭策懒龙,黄梅水涨舳舻通。
还知君子忧雨切,常在桑麻稼穑中。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谁借长鞭策懒龙。”

  • “谁”:疑问词,指代是谁在驱使龙。
  • “借”:这里表示利用或借助的意思。
  • “长鞭”:古代一种用来驱赶野兽的长柄武器。
  • “鞭策”:即鞭打,用马鞭激励马快跑。这里比喻驱使、激励之意。
  • “懒龙”:指慵懒的龙,这里比喻不活跃的事物或人。
  • 整句意思是:是谁在利用长鞭来激励那些原本慵懒的龙?

第二句:“黄梅水涨舳舻通。”

  • “黄梅”:一种植物,也泛指梅子。
  • “水涨”:水位上升。
  • “舳舻”:古代大船前后两边的桨,此处泛指众多船只。
  • “通”:流通、通畅。
  • 整句意思为:黄梅季节到来时,水位上升,使得船只畅通无阻。

第三句:“还知君子忧雨切。”

  • “还”:副词,仍然。
  • “知”:知道,明白。
  • “君子”:此处指高尚的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 “忧雨切”:非常忧虑雨水。切,深切、紧急的意思。
  • 整句意思是:仍然可以知道高尚的人对雨水的担忧是非常深刻的。

第四句:“常在桑麻稼穑中。”

  • “常”:经常、常常。
  • “桑麻”:指桑树和麻,常用来比喻农业劳动。
  • “稼穑”:指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生产。
  • 整句意思是:他们总是在桑树与麦子、稻谷等农作物之间劳作。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和注解:

喜雨
是谁在用长鞭催促慵懒的龙呢?
黄梅时节水位上涨,船只通行无阻。
依然可以感受到君子对雨水的深切忧虑。
他常常在桑树与稻谷之间忙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梅时节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君子的深刻理解和敬意。诗人以“谁借长鞭策懒龙”起兴,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隐喻的手法,将龙比作慵懒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君子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接着,诗人通过“黄梅水涨舳舻通”描绘了黄梅时节水位上涨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机。最后,“还知君子忧雨切”表达了诗人对于君子对雨水的深切忧虑的理解,认为君子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担忧是一种美德。而“常在桑麻稼穑中”则展现了君子勤劳务实的精神风貌,他们总是在桑树与稻谷之间忙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