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高山顶,天寒偶一登。
孤僧营粥饭,诸佛阙香灯。
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
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

瑞峰寺

瑞峰寺,位于高山之顶,环境清幽,气候寒冷,偶尔才有机会登上。

在寺院中,孤零零的僧人正在营建粥饭,而其他佛教诸神则缺香灯。

潮汐退去后,洲地分开了,林木稀疏,塔楼层层叠叠。

危立的高栏只适合老年人欣赏,想离开却又留恋不已。

【注释】

  1. 瑞峰寺:一座高耸入云、环境清幽的寺庙。
  2. 孤僧:孤独的僧人,这里指瑞峰寺中的一位僧侣。
  3. 营粥饭:为僧侣们制作稀饭。
  4. 诸佛:佛教中的各种神明。
  5. 阙香灯:缺少香火和灯光的供奉。
  6. 潮落洲分派:潮水退去后,洲地被分开。
  7. 林疏塔见层:树木稀疏,塔楼层层叠叠。
  8. 危栏:高高的栏杆。
  9. 老眼:年老的眼睛,这里指老年人。
  10. 欲去几回凭:想要离开但又留恋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瑞峰寺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瑞峰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寺庙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寺在高山顶”,描绘了瑞峰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这里的“高山顶”既指实际的地理位置,又象征着人生的高峰和巅峰。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巅峰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天寒偶一登”,进一步强调了瑞峰寺的独特之处。这里的“偶一登”表明了诗人对寺庙的珍惜和敬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第三句“孤僧营粥饭”,描绘了瑞峰寺的僧人生活状态。这里的“孤僧”形象地表现了寺庙中的僧人生活孤独、清苦,但却充满了坚韧和毅力。而“营粥饭”则暗示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修行的决心。

第四句“诸佛阙香灯”,表达了对佛教诸神的敬意和虔诚。这里的“阙香灯”形象地表现了佛教诸神对于信徒的关爱和指引,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五、六句“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描绘了潮汐退去后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潮落洲分派”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而“林疏塔见层”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多样。

最后一联“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依恋和不舍。这里的“危栏宜老眼”形象地表现了老年人在高高的栏杆前眺望远方的场景,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而“欲去几回凭”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瑞峰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