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止溪西宿,喧呼聒四邻。
满村无别姓,比屋喜生人。
解榻勤为黍,烘衣许觅薪。
客房惟有月,偏照不眠身。
【注释】
溪西:山涧溪水之西。
暮止溪西宿,喧呼聒四邻:傍晚时分来到溪水的西边住宿,大声喧扰使邻居不得安宁。
满村无别姓,比屋喜生人:整个村庄没有其他姓的人,各家都乐于接纳外乡人。
解榻勤为黍,烘衣许觅薪:殷勤地铺开床席,热情地招待客人;愿意借给衣服取暖,也愿意找柴火做饭。
客房惟有月,偏照不眠身:客房里只有月亮,月光斜射在不眠的身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一个新婚女子在丈夫家受到热情接待和款待的情景。全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表达了新人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首句“溪西”二字,点出地点,又暗示着新婚夫妇的到来,为后文的描写做铺垫。接下来“喧呼聒四邻”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新郎新娘到来时,邻居们欢欣鼓舞、喧闹不休的场景。这里的“喧呼”不仅指声音大,更暗含着人们内心的欢喜与期待。而“聒四邻”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喧闹的程度和范围,使得整个山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气氛当中。
接下来的两句“满村无别姓,比屋喜生人”,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这里用“无别姓”来形容整个村子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姓氏,但共同的特点就是“喜生人”。这种描述既展现了村民们淳朴善良的性格,也体现了他们对新人到来的热烈欢迎。同时,这句话还隐含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三句“解榻勤为黍,烘衣许觅薪”,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展开。在这里,“解榻”指的是铺好床铺,准备迎接客人;“勤为黍”则是指殷勤地向客人献上黍米美食,以此来表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烘衣许觅薪”则是指愿意借给衣服来取暖,也愿意寻找柴火来做饭菜。这些细节描绘了新婚夫妇在村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展现了村民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
最后一句“客房惟有月,偏照不眠身”更是对前两句的升华。这里的“客房”指的是新婚夫妇的新房,而“惟有月”则是指月光只照亮了这间房。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新婚夫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寓意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山村村民热情接待新婚夫妇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农村淳朴、友善的民风和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