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休文病,行迟卧不安。
益绵身尚怯,加剂脉犹寒。
扶出看山易,驱教立雪难。
边头方募士,自愧已衰残。
【注】:
- 《汉书·艺文志》: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少好学,师事名儒,博通群书,尤好司马相如、扬雄之属,有《汉书》八表、十志,传于后世。又撰《白虎通》、《三都赋》、《两京杂记》等。
- 《旧唐书》:李益(746-830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大历年间与王建齐名,并称“ 从事”,为边塞诗人之一。
- 《新唐书》: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 扶出:扶摇直上,比喻仕途得意。
- 驱教:教育。
- 募士:招募士兵。
- 边头:边境地区,这里指边疆。
【译文】:
偶得休文病,行迟卧不安。
益绵身尚怯,加剂脉犹寒。
扶摇直上九重天,看山易如探囊取物。
立雪教学,令人敬佩,难能可贵。
边境招募士兵,愧对自己已经衰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李益在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进士及第后,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担任书记。牛僧孺罢相后,他到扬州与张祜、刘皂、刘驾等人游历吴中,后入朝为校书郎,转膳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大历初(公元766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充昭义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晚年隐居会稽镜湖,终老以终(公元829年)。
此诗作于作者在淮南节度使幕府时。当时作者因偶得疾病,身体不适,行动迟缓,所以诗题一开头就写“偶得休文病”。第二句说身体不适,行动迟缓,第三句点明疾病的性质是风湿病,第四句写病情加重,脉象仍然寒冷。“扶出”是古代一种表示升官或晋升的典章制度。“看山易”意思是说,现在虽然身体有病,但只要稍加修养,仍能像当年一样“看山易”,也就是像当年一样能够顺利地升迁。“驱教”是指古代的一种教化方式,即用鞭子抽打学生,强迫他们学习,这是古代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愚化的一种手段。“立雪”则是古代的一则典故。据《宋史》记载,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杨时,有一次去拜见他的老师程门立雪的故事。后来这个典故成为人们尊敬师长、刻苦学习的典范,也成为了千古美谈。“边头方募士”,意谓边境地区正在招募士兵,作者感到自己已衰老不堪再为国家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