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箭束如林,傍观笑不禁。
蛮平无事久,卒惰可忧深。
各自分牛䏑,何曾贯虱心。
种侯青涧法,能费几黄金。
诗句解读与赏析
诗句解析:
- 浪箭束如林,傍观笑不禁。
- 浪箭束如林:这里形象地描述了浪箭如同密集的树林一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 傍观笑不禁:旁观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忍不住发笑。这里的“笑”字表明了旁观者的轻松和愉悦。
- 蛮平无事久,卒惰可忧深。
- 蛮平无事久:描述了一个长时间没有战争或动乱的地方,意味着和平与安定。
- 卒惰可忧深:长时间的安逸可能隐藏着深层的忧虑,暗示了人们可能会因为过度的安逸而忽视潜在的问题。
- 各自分牛䏑,何曾贯虱心。
- 各自分牛䏑: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安逸生活,仿佛与外界隔离。
- 何曾贯虱心:这里“贯虱心”形容的是内心的焦虑不安,即人们并没有感到像字面意义上的“穿虱子的心”(即被虱子咬的心)那样痛苦,而是选择了麻木不仁,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中。
- 种侯青涧法,能费几黄金。
- 种候青涧法:这里的“种侯”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方法或策略来管理或利用资源,但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 能费几黄金:表达了一种对资源的极度浪费,好像用掉的黄金数目可以购买许多东西。这里的“费”指的是消耗或浪费。
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时期人们过于安逸生活的忧虑。第一、二句通过直观的描绘,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和谐的场景,但随后的三句则揭示了这种表面的平静背后可能隐藏的问题。
第三句“各自分牛䏑”,反映了人们可能因为过度享受而不去考虑大局或者他人的感受,第四句“何曾贯虱心”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心态可能带来的后果,即人们可能变得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第五句“种侯青涧法,能费几黄金”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行为的成本,即可能耗费大量的资源,甚至超过黄金的价值。
最后两句“观射”可能是全诗的主题,通过对比平静与动荡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应保持警觉和思考的重要性。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社会中人们可能失去警惕和责任感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