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建谈之子,诗禅丈室宽。
能将铅椠事,止作葛藤看。
坏衲蒙头易,玄机得髓难。
何因清夜话,分我一蒲团。
注释:
- 景建谈之子:景,即何。建谈之子,是诗人的自谦之词。
- 诗禅丈室宽:丈室宽,即宽阔的书房。
- 能将铅椠事:铅椠,指书写工具。
- 止作葛藤看:葛藤,指琐碎的、无关紧要的事。
- 坏衲蒙头易:坏衲,破旧的僧衣。
- 玄机得髓难:玄机,佛教语,指深奥的道理。
- 何因清夜话:何因,为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禅之境的诗句。诗人以景建谈之子为笔名,通过描绘自己的书房和对铅椠工作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于诗禅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句“景建谈之子”,诗人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然学识渊博,却仍像普通人一样,需要借助他人之力才能完成工作。这里的“景”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姓氏,而“建”则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才华或能力。
第二句“诗禅丈室宽”,诗人描绘了自己的书房,强调了其宽大的特点,暗示了自己在其中进行诗歌创作和禅修活动的宽广空间。
第三句“能将铅椠事”,诗人以谦虚的语气,表达了自己虽然擅长书写工具的使用,但并不在意琐碎的小事,而是专注于诗歌创作和禅修活动。这里的“铅椠”可以引申为写作的工具,而“事”则可以理解为工作或任务。
第四句“止作葛藤看”,诗人以幽默的口吻,批评了那些只关注琐碎细节的人,认为他们就像是纠缠在一起的葛藤,难以摆脱。这里的“葛藤”可以引申为琐事或烦恼,而“看”则可以理解为看待或处理。
第五句“坏衲蒙头易”,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谦逊态度,表示自己只是穿着破旧的僧衣,没有太多的讲究。这里的“坏衲”可以引申为破旧的僧衣,而“蒙头”则可以理解为简朴或无华。
第六句“玄机得髓难”,诗人再次强调了对于深奥道理的渴望与追求,表示自己想要深入理解这些道理,但却感到困难重重。这里的“玄机”可以引申为深奥的道理或知识,而“得髓”则可以理解为领悟或理解。
最后一句“何因清夜话”,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幽夜晚的思考和对话的渴望。这里的“何因”可以引申为为什么或为何,而“清夜话”则可以理解为在宁静的夜晚进行的对话或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书房的描述和对其工作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诗禅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和对于深奥道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