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
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
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
以下是对《和实之读邸报四首》的逐句释义:
- 一抨初骇听 - 诗的第一句“一抨初骇听”,形容听到邸报时,心中感到震惊和不安。”一抨”指的是一捧或一袋,这里用来比喻邸报的数量之多,令人震撼。”骇听”则表达了听闻后的内心震撼。
- 双泪谩求哀 - 诗的第二句“双泪谩求哀”,描述了面对邸报内容感到悲伤而无法自拔的状态。”谩求哀”意味着虽然努力寻求安慰,但内心仍然痛苦。
- 极口诬贤者 - 诗的第三句“极口诬贤者”,指责那些诽谤贤能之人的行为。”极口”表示极力地,”诬贤者”指诋毁有才能的人。这里的讽刺意味强烈,表达了对不公正行为的不满。
- 甘心誉彼哉 - 诗的第四句“甘心誉彼哉”,进一步强调了对那些故意诋毁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的厌恶。”甘心”意味着心甘情愿,”誉彼哉”则是对这种行为的讽刺称呼。
- 早知豺不食 - 诗的最后一句“早知豺不食”,表达了对那些残忍无情、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的批判。”豺不食”用来形容残忍的行为,”早知”则表明了预见到了这种结局。
- 安用鸩为媒 - 诗中的最后一句“安用鸩为媒”,是对那些用有害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行为的批评。”安用”表示为什么要使用,”鸩为媒”则是比喻有害的手段。这句诗传达了对这种做法的谴责和反对。
- 试问高阳里 - 这首诗在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问题:“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这是诗人提出的疑问,也是对邸报内容真实性的一种质疑。这里的“高阳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诗人通过提出这个问题,表达了对邸报真实性的怀疑。
通过对这四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刘克庄的观点和立场。同时,通过对诗歌内容的逐句解读,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情感色彩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