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出诸王后,名高胄子中。
昔惟称八凯,今复有□□。
疏可编遗史,诗宁论变风。
所交皆胜彦,未必记衰翁。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题赵上舍崇𦝚诗卷”逐句释义,再对每一联诗句的赏析,最后附上赏析。题赵上舍崇𦝚诗卷是诗人为赵上舍崇𦝚所写,表达了自己对其才华的赞赏与钦佩之情。
第一联:“系出诸王后,名高胄子中”。这两句的意思是:他出身于王室,名声高扬于贵族子弟当中。“系出”,即“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也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句子,其中“系出”指来自京城长安;而这里“系出诸王后”则是说赵上舍崇𦝚出自王室。“诸国”是指周代分封的诸侯国。“胄子”,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指赵上舍崇𦝚的家族。“胄子中”,指的是他的家族在士族中很著名。
第二联:“昔惟称八凯,今复有□□。”这两句的意思是:过去只听说过八恺,如今又有□□。“八恺”,即“八恺之臣”,传说是商代贤相伊尹,他辅佐商汤灭夏有功,被商王武丁任命为太师,并封在商丘(今天的河南商丘),因此后人称他为八恺之臣。“□”在这里应作“何”,疑问代词,表示反问。“□□”,指其他能文的人。“□□”,指的是其他能文的人。
第三联:“疏可编遗史,诗宁论变风。”这两句的意思是:其文章疏朗可以编入历史典籍,诗歌创作也值得研究探讨。“疏”,指文章。“编”,整理,编纂。“遗史”,指历史典籍。“诗宁论变风”,意思是说诗歌写作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宁”意为“难道”,“论”,评论,分析。“变风”,指《诗经》中的《变风》,《变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三十九篇。这里用来指诗歌的创作特点。《诗经·邶风·击鼓》:“死莫我思,靡瞻尔前。”郑玄笺云:“言己之死未使我思虑,不念及卿前事也。”后因以“靡瞻”为怀念之辞。《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毛传:“逝,往;适,往也;去,离也;女谓齐姜;乐,犹欲也。逝将去女,谓欲去齐姜也。乐土乐土,欲得其所也。爱得我所,谓得齐姜之所也。”后来遂用为悼亡之辞。
第四联:“所交皆胜彦,未必记衰翁。”这两句的意思是:结交的朋友都是才学出众的人,但也未必记得我这个衰老之人。“胜彦”,指有才能的人。“衰翁”,年老的读书人。“胜彦”,意指朋友。“衰翁”,指作者自己。这一句是对前文的转折和深化,既表现出了友人的风采,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答案】
题赵上舍崇𦝚诗卷
系出诸王后,名高胄子中。
昔惟称八凯,今复有□□。
疏可编遗史,诗宁论变风。
所交皆胜彦,未必记衰翁。
(1)系出诸王后,名高胄子中。(2)昔惟称八凯,今复有□□。(3)疏可编遗史,诗宁论变风。(4)所交皆胜彦,未必记衰翁。
译文:
他的家世显赫,声誉很高,属于士族中人。(1)曾经听说八恺这样的贤臣,如今又出现了其他的英才。(2)他的文章写得疏朗,堪编入史册之中,(他的)诗歌创作也可进行研究。(3)与他交往的都是优秀的人(他们)没有谁会忘记我这样一个年老的读书人。(4)虽然与他们交好,但未必会记住我这个年迈的老人。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先写赵上舍的身份地位,再写他的成就,表现了他的卓越才华。颔联由赞美转向议论,从一般意义上赞扬了赵上舍的才能,进而指出他的才能并不仅限于诗歌方面,而是涉及很多方面,这是对他才能全面性的肯定。颈联紧承前面的“疏”“诗”来写自己的感慨,说自己交友广泛,但未必记得自己这么一个衰翁。尾联再次点明自己的感慨,说自己虽与他们交往密切,但未必能记住自己这个老朽之人。全诗结构谨严完整,层层深入地展开话题,层层铺垫,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结论,令人叹服。
名家点评
清代黄叔灿、程梦星《唐诗摘钞》:起二句,正为下四句作引;下四句,正为上四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