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
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送宇:这是第一句诗,表达了一种告别的情感。”宇”可以理解为“人”,所以这两句可以理解为“送别一个人”。

  2. 祖佐文忠幕:这一句提到了“文忠”和“幕”,文忠是指北宋名臣范仲淹,而幕则是幕府,也就是他曾经工作的地方。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范仲淹的怀念和敬仰。

  3. 初新肃悯祠:这里的“肃悯”是对范仲淹的一种敬称,表示对其一生清廉、关心百姓的敬仰。而“新祠”则可能是指新建的纪念祠堂,用来纪念范仲淹的丰功伟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4.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这两句诗描述了时间的变化。“古柏”指的是古老的柏树,“孙枝”则是指后代的人。这里比喻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作者用“瞻古柏”和“识孙枝”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悟。

  5. 西鄙方头重:这里的“西鄙”指的是西边的地区,而“方头重”则是指地势高耸、形状像方头的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的地理环境的担忧和忧虑。

  6. 南辕若背驰:这是第二句诗,用了一个比喻,意思是说如果向南行驶却要往北去,就会遇到阻力,就像车子要朝相反的方向行驶一样。这里比喻了政治上的困境或逆流而动的局面。

  7. 汉朝如谕蜀:这里的“汉”指的是汉朝,而“谕蜀”则是指向蜀地传达命令或指示。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历史上的一次军事行动或外交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希望和担忧。

  8. 草檄舍君谁:这是最后一句诗,“檄”是一种古代的文书,通常用来发布命令或通告;“舍君”可能是指放弃君王或者放弃君主的权力;“谁”则是疑问词,表示疑问。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君主权力的质疑。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国家安危和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尊重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