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任高阳里,登堂执束脩。
深知二郎故,曾接两翁游。
面棘新班峻,然藜旧话休。
空藏笥中帖,世世宝银钩。
【注释】
①高阳里: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二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曾封义阳王而称“二郎”。
②执束脩(xiū):古代学生行拜师礼时,以束修为敬赠老师的礼物。
③棘门关:战国秦赵边境关隘。
④然藜:《易•系辞下》:“其言也,足以相人之言。”然藜,即“燃藜”,比喻有学问的人。
⑤笥(sì):竹箱。
⑥银钩:古代写字用的工具。这里指书法。
【译文】
我过去任高阳县令,到府上执束脩,你当时还是县令;
我深知是二郎公,曾接两翁游,你是二郎的岳父;
面棘门关新班峻,然藜旧话休,你曾当过棘门关的守将;
空藏笥中帖,世世宝银钩,我珍藏着你的字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故人的怀念和追忆。前四句写自己与故人相识、交往的情况,后四句写故人的为人处世及自己的思念之情。诗的前四句,通过回忆与故人的交往情况,来表现故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深情厚谊。诗人回忆起自己刚出山为官时,曾到故人家中拜见,受到热情接待,并赠送了束脩,这表示自己对主人的尊敬和对知识的珍惜。后来故人升迁到了朝廷,而自己却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二人音信不通,彼此不知生死存亡。但诗人始终念念不忘故人,希望早日得到他的信息,所以一直盼望着能见到他一面,以尽地主之谊。
从第四、五句开始转入回忆故人。诗人说:“你曾当过棘门关守将,现在虽然已退休在家,但你还常常在燃藜读书。你一生清正廉洁,不贪图功名利禄,只是潜心钻研学问而已。我非常钦佩你,所以一直保存着你的字条。”
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切,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