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吹庭树,铮铮溅瓦沟。
乍除秦酷吏,重见晋清流。
山有月行脚,溪无风打头。
不知楚台客,何以说悲秋。
诗句原文:
淅淅吹庭树,铮铮溅瓦沟。 乍除秦酷吏,重见晋清流。
译文:
淅沥沥地吹着庭院里的树木,清脆地溅在瓦片的沟渠里。突然被除去了秦朝的酷吏,重新看到了晋代的清廉之风。
注释:
- 淅淅: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细密而连续不断。
- 吹庭树:庭,指庭院;树,指的是院中的树木。整个诗句描述风吹过庭院中树木的情景。
- 铮铮溅瓦沟:铮铮,声音如钟声般清脆响亮。瓦沟是屋顶下排水的沟槽。整个句子描绘了雨水落在瓦沟中的声响。
- 乍除秦酷吏:乍,忽然;秦,这里代指历史上的秦始皇,代表暴政与严厉的统治方式。酷吏是指古代专以残酷手段治理政事的官员,此处用以比喻秦始皇时期的严苛政治环境。
- 重见晋清流:重,再次;晋,这里指晋代,即历史上的东晋时期。清流,原意为清澈的水流,这里象征清明的政治环境和正直的官吏。整句表达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黑暗之后,终于又看到了像晋代那样清明的政治风气。
赏析: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暗喻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更替。首句“淅淅吹庭树”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凉意的氛围,接着“铮铮溅瓦沟”则是对这种环境的进一步描绘,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天气的变化。紧接着两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历史和政治的兴衰。从秦始皇时期的严酷统治到晋代的清明政治,诗人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和历史更迭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通过山间的月亮和溪流的风向变化,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对时事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历史隐喻,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历史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