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迫榆景,谢病去松厅。
博取儒先说,尤深道德经。
族通艾轩谱,葬得竹溪铭。
愁绝蟆陵路,哀笳不忍听。

注释:

挽辞 指代诗作

惠安林丞 指林希逸(1593—1642),字次章,号竹溪,明崇祯、清初文学家。

策名迫榆景,谢病去松厅 策名迫榆景,即迫于形势,辞去官职。

博取儒先说,尤深道德经 博取儒说,即广泛地汲取儒家学说;尤深道德经,即更深入地研究《老子》一书。

族通艾轩谱,葬得竹溪铭 族通艾轩谱,即在家族中流传《艾轩谱》。

葬得竹溪铭,即安葬在竹林旁的石碑上留有遗言。

愁绝蟆陵路,哀笳不忍听 愁绝蛤蟆岭道,即因悲痛而不愿听到哀笳声。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林希逸(竹溪)的挽词。诗的前两句点出其为官之始和辞职之因,后两句则写其身后事。全诗以“悲”字统摄全篇,抒发了作者对竹溪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竹溪先生林希逸(1593—1642),字次章,号竹溪,浙江义乌人。崇祯十五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御史台掌印御史等职。入清不仕,著有《竹窗杂记》、《槐绿堂诗集》等。林希逸性情刚直,为人耿介。他在仕途上遭遇坎坷,晚年退隐乡间,与友人交游唱和,创作了不少诗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