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殿上主文衡,谁料台中有异评。
垂二十年犹入幕,后三四榜尽登瀛。
白头亲痛终天诀,丹穴雏方隔岁生。
策比诸儒无愧色,自缘命不到公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哭毛易甫》,全诗如下:
至尊殿上主文衡,谁料台中有异评。
垂二十年犹入幕,后三四榜尽登瀛。
白头亲痛终天诀,丹穴雏方隔岁生。
策比诸儒无愧色,自缘命不到公卿。
注释与赏析:
至尊殿上主文衡,谁料台中有异评。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朝廷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他在朝堂上担任文学主管的重任,却没想到会遭到他人的非议和评价。垂二十年犹入幕,后三四榜尽登瀛。
这里指的是作者从年轻时就开始为官,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和多次的考核选拔,最终成为了一名官员。这里的“瀛”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高位和荣誉。白头亲痛终天诀,丹穴雏方隔岁生。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情和怀念。他用“亲痛终天诀”来形容自己的亲人去世的痛苦和遗憾,而“丹穴雏方隔岁生”则是指自己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够独立生活,需要依靠他。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亲情和责任的深刻认识。策比诸儒无愧色,自缘命不到公卿。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的认可。他认为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超过了其他儒生,因此没有感到羞愧。然而,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并不顺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权力。这句话反映了他对自己能力和命运的认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人生起伏和情感变化。他经历了从青年时期的仕途挫折到老年时期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自身才能的自信和对命运的无奈。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失望和对家庭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