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
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
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
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
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析:
“圣贤自牧极卑谦”: 这句诗表达了圣贤之人自我修养时所持的态度极为谦逊和低调。这里的“牧”可以理解为治理、管理或领导的意思,而“卑谦”则表示不张扬,不自负。
“后学才高胆力兼”: 此句说明后学之士(即后来的学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备强大的勇气和力量。这里的“兼”意味着同时具备多种优秀品质。
“悔赋不妨排贾谊”: 这里提到对贾谊的《屈原赋》进行反思和批评,甚至认为这种批评是值得接受的。这表明在文学批评中,即使有失误,也应该被理解和接受。
“谤诗遂至劾陶潜”: 这句诗反映了当时对于诗歌作品可能存在的负面批评,甚至到了需要弹劾作者的地步。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道德评价非常严格。
“取人最忌规模狭”: 这句话强调在选拔人才时,应避免只看重其狭隘的才能或成就,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绝物常因议论严”: 这里指出,由于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议论过于严苛,常常会导致对某些事物的否定或排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最后一句通过引用《诗经》中的内容来强调,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人,也不应该受到歧视。这里的“小夫贱隶”指的是普通人,而“采何嫌”则是说他们应该被尊重,不应受到任何无端的指责或歧视。
这首诗通过对圣贤与后学的不同态度、对待批评和选拔人才的不同标准以及看待事物的不同观念的描绘,展现了宋代诗人刘克庄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