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于芹泮士争披,传到茅庐我窃窥。
突过韦郎森戟句,高如柳恽采蘋诗。
日惟坐啸熏沉水,间亦摇毫品荔支。
况有太丘为小序,遥知流布满京师。
【注释】
芹泮:指科举考试,芹指芹菜,泮指泮水,是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士争披”句:指在科举考试中,士子们争相翻阅诗卷。突过:超过。韦郎:韦皋,唐代诗人,字文川,号文昌,长安人(今属陕西)。柳恽:唐诗人,字子厚,洛阳人(今属河南),一说南阳(今属河南)人。二人都是唐代著名文人。
坐啸:坐着长啸。熏沉水:指用香草制成的香水。间亦:偶尔。摇毫:指用笔蘸着墨汁写诗。品:品味。荔支:荔枝,南方水果。太丘:指作者的朋友、同乡王太丘。小序:诗文的序言或说明文字。流布:传播。京师:这里指京城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赞美友人王太丘所画《题洪使君诗卷》。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画的内容和意境;后半部分则着重描写了画中的题诗和诗意,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人品的钦佩之情。
“刻于芹泮士争披”,是说这幅画被刻在了考场旁边的芹菜池上,士子们都争相观看。这里的“芹泮”指的是科举考试,“士争披”则形容士子们争相阅读的情景。第二句“传到茅庐我窃窥”,则是说这幅画后来传到了我家,我也曾偷偷地看过。“传到茅庐”是指这幅画后来流传到了我的家,“窃窥”则是说我偷偷地观看了它。第三句“突过韦郎森戟句”,是说这幅画中的诗超过了韦郎的诗句。这里的“韦郎”指的是韦皋,他是唐代的文人,以善于写诗著称。第四句“高如柳恽采蘋诗”,则是说这幅画中的诗比柳恽的《采蘋》诗还要高。柳恽是唐代的文人,他的诗以清新脱俗闻名。第五句“日惟坐啸熏沉水”,是说这幅画使我每天都能够闻到香气,就像坐在香炉旁长啸一样。第六句“间亦摇毫品荔支”,则是说有时候我也会拿起笔来品味荔枝的味道。这里的“摇毫”是指拿起笔来写作,“品荔支”则是形容品尝荔枝的味道。第七句“况有太丘为小序,遥知流布满京师”,是说更何况我的朋友王太丘还为我写的小序,这幅画的传播范围已经遍布京城了。这里的“太丘”指的是王太丘,他是作者朋友,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整首诗通过描绘这幅画的内容和意境,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人品的钦佩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