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忠孝发于诗,不为桃根与柳枝。
枣本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奇。
偶全要领惭轻典,虚呕心肝悔少时。
泽畔累臣搔白首,孤吟不敢累亲知。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杨𬸦,字公素,号东阳先生,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此诗作于其任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杨𬸦为人的赞赏,对杨𬸦诗歌风格的推崇,以及对自己学诗的感慨。
“一生忠孝发于诗”,这四句为第一联,意思是杨𬸦一生的忠孝之情,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之中,而他的诗歌风格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不为桃根与柳枝”,这两句为第二联,意思是杨𬸦不效法《桃花源记》中的桃树、柳枝之语,而是继承陶渊明的田园诗意趣。“枣本流传容有伪”,这一句为第三联,意思是说虽然枣树是流传下来的植物,但其中也难免混杂了一些假货。“笺家穿凿苦求奇”,“笺家”指古代的注释家。穿凿是指不顾事实的牵强附会。穿凿苦求奇意在说注解家们为了追求奇异,往往不顾史实,随意曲解古书。“偶全要领惭轻典”,这一句为第四联,意思是偶然保存了杨𬸦诗的要领,我内心感到惭愧,觉得古人的典籍太过简练。“虚呕心肝悔少时”,“虚呕心肝”是虚费心思的意思。悔少时意谓后悔当年没有下功夫学习。“泽畔累臣搔白首”,“泽畔”指汉文帝刘恒曾以湖泽之地立为太子,故后世称太子为“泽畔”。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年岁老迈。“孤吟不敢累亲知”,“孤吟”是独自吟咏的意思。“累”同“累”,是累赘的意思。“不敢”,即不敢。“孤吟不敢累亲知”,是说自己虽然年老力衰,但仍然不会去打扰家人和朋友。
【赏析】
这首诗赞扬杨𬸦诗的风格。杨𬸦的为人,诗风,都值得后人学习。诗的前两联赞颂杨𬸦的为人正直,志向远大,思想高洁;后两联赞美杨𬸦的诗文风格,言简意赅,不事雕琢,不事穿凿,质朴自然。
诗中“一生忠孝发于诗”,赞颂了杨𬸦的人品。“不为桃根与柳枝”,赞颂了杨𬸦的诗艺。
“枣本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奇”,则揭露了当时学术界的一些不良现象,批评了那些不择手段地追求新奇的注释家。
“偶全要领惭轻典”,赞颂了杨𬸦不拘泥传统、敢于创新的精神。“虚呕心肝悔少时”,“泽畔累臣搔白首”,赞颂了杨𬸦的高尚品德和谦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