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笺小草墨痕斜,句法来从和靖家。
吟赏岂无神助笔,护持疑有物司花。
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
多少邦人沾剩馥,愿碑遗爱永传夸。
【注释】
短笺小草墨痕斜:用小草写的字迹很斜,形容信笺的草草。
句法:指诗句的结构。
和靖家:宋代诗人林逋(967-1028)隐居西湖孤山,号和靖先生,他的诗风清淡雅洁,以写梅花著称。
神助笔:有神灵相助之意。
护持:守护。
榕树:一种常绿大乔木,叶子呈椭圆形。
河豚:一种有毒鱼类。
剩馥:余香。
碑遗爱:刻在碑石上流传下来的功德。
【赏析】
此诗是诗人林逋对友人赠送瑞香花的感谢之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送花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对自然美、人生美德的赞美。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和诗意。
首联“短笺小草墨痕斜,句法来从和靖家。”描绘了诗人收到朋友送来的瑞香花时的情景。诗人用“短笺小草”来形容信件的简短和草率,而“墨痕斜”则展现了书写时的匆忙与随意。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信件的细节,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重视和珍视。
颔联“吟赏岂无神助笔,护持疑有物司花。”则是诗人对于这份礼物的深刻感悟。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吟赏得到了神灵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并非完全依赖神灵的力量,而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同时,他也认为,这份礼物中的瑞香花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守护着他的健康和幸福。
颈联“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则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他看到山鸟在榕树上欢快地歌唱,便想到了河豚在荻芽中饱食的景象。这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多样性。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尾联“多少邦人沾剩馥,愿碑遗爱永传夸。”则是诗人对这份礼物的期待和祝福。他希望通过将这份礼物刻在碑石上,使其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样,更多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份礼物的魅力和价值。诗人的这种期待和祝福表达了他对这份礼物的认可和珍视,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友谊、自然美和生活哲理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传递出对生命、自然和友谊的珍视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