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雾徐收月色鲜,承平物态尚依然。
断无飓母起吹海,应有蚌胎还媚川。
远俗熙恬犹乐土,孤臣流落谩忧天。
夜归听得舆人语,且愿新年胜旧年。

晚雾徐徐散去月光明亮,承平之世万物依然。

绝无飓风肆虐吹海,必然蚌胎回归媚川。

远俗熙和仍为乐土,孤臣流落徒增忧天。

夜归时听到舆人议论,只愿新年胜过旧年。

注释:

  • 晚雾徐收月色鲜:晚雾慢慢消散,月亮显得更加明亮。
  • 承平物态尚依然:在太平时代,万物的状态仍然是如此。
  • 断无飓母起吹海:绝对没有人能像飓风那样吹起大海。
  • 应有蚌胎还媚川:应该有蚌的卵返回到河流中并变得可爱。
  • 远俗熙恬犹乐土:远离俗世的和平宁静仍然是乐土。
  • 孤臣流落谩忧天:孤独的臣子流落在外只是徒劳地担忧。
  • 夜归听得舆人语:晚上回家听到人们谈话。
  • 且愿新年胜旧年:只希望新年会比旧年更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仓使的陪同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个人流离失所的无奈之情。

首句“晚雾徐收月色鲜”,描绘了夜晚逐渐散去的雾气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第二句“承平物态尚依然”,则是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平景象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平时代的向往。

第三、四句“断无飓母起吹海,应有蚌胎还媚川”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诗句中的“飓母”和“蚌胎”分别代表了自然现象的破坏和新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远俗熙恬犹乐土”,则转向了社会层面,描述了人们生活的安宁和愉悦。诗人通过对“乐土”的描绘,传达了对和谐社会的期望。

第六、七句“孤臣流落谩忧天”,则将焦点转向了个体的命运。诗人用“孤臣流落”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而“谩忧天”则揭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最后一句“夜归听得舆人语,且愿新年胜旧年”,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通过“闻舆人语”这一细节,诗人似乎听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而他则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同时,“且愿新年胜旧年”也体现了诗人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希望能够超越过去的一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风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通过对细节的精心雕琢和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