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坊黄册诱儿童,朝取封侯夕拜公。
贾董奇材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
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蚤晚君王求极谏,莫教豪杰泣途穷。
诗云:
书坊黄册诱儿童,朝取封侯夕拜公。
贾董奇材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
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
蚤晚君王求极谏,莫教豪杰泣途穷。
译文与注释:
- 书坊黄册诱儿童:指书籍市场利用孩童对知识的兴趣诱导他们购买。
- 朝取封侯夕拜公:意指人们为了功名利禄,早晨去争取爵位晚上就拜官。
- 贾董奇材无地立:比喻才华横溢之人,在现实中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 欧苏精鉴与人同:形容欧阳修、苏轼的见识和鉴别力与普通人相似。
- 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暗喻那些身处高位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权力的人(如李廌),以及那些没有意识到自身处境的人(如刘几)。
- 蚤晚君王求极谏:无论是早是晚,君王都在寻求能够直言进谏的臣子。
- 莫教豪杰泣途穷:不要让有才能的人因为仕途不顺而流泪,感到人生无望。
赏析
这首诗是对文学才华和人的态度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中应有的人才使用方式,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和人才不得其所的忧虑。首句“书坊黄册诱儿童,朝取封侯夕拜公”便揭示了社会对名利的追求远超过了对知识和才能的重视。而诗人接下来通过列举历史上的人物来强调这种状况的荒谬性:“贾董奇材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这里,诗人用“贾董”和“欧阳修、苏轼”作为反讽,指出即使是这些历史上被推崇的文学大家,他们的才华和见识也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应用。最后一句“莫教豪杰泣途穷”,则将这种担忧推向了顶点,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能够给予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以公正的评价和机会。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