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番禺鬻策时,瞽言不敢计从违。
固知国有三空患,又欲民无再榷讥。
箬裹为生尤瘠薄,牙筹所积恐纤微。
公卿文学方矛盾,应待囊封决是非。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昔在番禺鬻策时,瞽言不敢计从违。
  • “昔在番禺鬻策时”意味着李用之曾在广州(番禺)出售他的政治策略。
  • “瞽言”指的是盲说,即没有根据或不明智的言论。
  • “不敢计从违”表示李用之在发表言论时非常谨慎,害怕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1. 固知国有三空患,又欲民无再榷讥。
  • “固知国有三空患”暗示了国家有三个主要的弊病或问题。
  • “又欲民无再榷讥”意味着李用之希望百姓不再受到政府的再次征税的批评。
  1. 箬裹为生尤瘠薄,牙筹所积恐纤微。
  • “箬裹为生”可能是指依赖捕鱼或其他渔业为生的人。
  • “尤瘠薄”表明这种生活条件非常贫瘠和困难。
  • “牙筹所积恐纤微”意指通过小额交易积累财富,这些财富非常微小,可能无法抵御风险。
  1. 公卿文学方矛盾,应待囊封决是非。
  • “公卿文学方矛盾”可能是指朝廷中的官员和学者之间有意见分歧。
  • “应待囊封决是非”意味着等待李用之获得丰厚的资助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李用之对当时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深刻见解,以及他对于政治改革的渴望。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政治状况,表达了他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公正的强烈愿望。诗中的“瞽言”、“囊封”等词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批判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李用之的智慧、远见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