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
始者啮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
不言快箭穿杨叶,却讶长松托兔丝。
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
五和
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
始者啮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
不言快箭穿杨叶,却讶长松托兔丝。
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
注释:
出门机阱已相随,意思是出门时,陷阱已经跟随其后,比喻处境危险或面临困境。竟放灵均逐伯奇,指的是竟然舍弃贤能之士而追随平庸之人。始者啮肤微似蚋,形容刚开始的时候咬伤皮肤像蚊子一样微小。俄然择肉及于罴,表示突然之间选择了肥壮的野猪作为猎物。不言快箭穿杨叶,意思是不用说快箭射中了杨树的叶子。却讶长松托兔丝,惊讶于长松上挂着像兔子丝般的细条。败坏人材由利禄,意指由于追求利益和财富而导致人才的浪费或堕落。乃知曾点胜颛师,意味着最终认识到曾点的高尚胜过了那些专权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境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首句“出门机阱已相随”暗示了诗人面对的种种困境和威胁,以及他对于这种处境的无奈。第二句“竟放灵均逐伯奇”则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社会对于贤能之士的忽视和冷落,他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接下来的几节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不同阶段的情景变化,从微小的伤口到突如其来的选择,再到箭矢穿透树叶的瞬间,以及长松上的细丝等自然景象,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最后一句“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品德和才能,而非单纯的利禄之诱。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