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译文】
年轻时狂放不羁,到处游荡没有目标,后来在深山中找到了悟道的法门。
火候足了丹药才会成熟,国工雕琢玉石仍然温暖如初。
低头想要追随拜师,摩顶不忘师傅传授的恩情。
有很多名山要修行,但不愿在荒村中度过晚年。
【注释】
①石塘:指石塘峡。
②二林:指石鼓和石鼓山。
③火候:制炼丹砂或药物时控制火力的时间。
④国工:古代对能工巧匠的称呼。
⑤瓶钵:僧人用的行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依佛门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首句“少狂浪走无寻处”,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轻狂、不羁、四处漂泊的生活。那时他四处寻找,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这里用“少狂”来形容年轻时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年轻时的迷茫和困惑。
第二句“晚向深山得悟门”,诗人在晚年找到了自己的觉悟和解脱之道。他在深山中找到了自己的悟道之门,从此走上了修行的道路。这里的“晚”字,既指诗人的晚年,也暗示了他经过多年的修行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第三句“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诗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明白了一切皆空的道理。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了“火候足时丹始熟”的境界,即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智慧的提升。同时,他也认识到了真正的美好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心的平静与善良。最后两句“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执着追求和虔诚信仰。他不断地向下拜见佛像,祈求佛祖的庇佑和指引;而在修行过程中,他始终不忘感恩师父的教诲和传授。这些句子都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宗教情感和修行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它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即通过修行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智慧的提升。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宗教信仰者,也适用于那些渴望实现自我提升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