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上足担簦至,仅有长须荷锸从。
乍可沙边狎虫鸟,谁能池上送夔龙。
入耆英社老能几,举力田科今不逢。
翠管檀槽方迭奏,未应考击到编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写给当时宰相武元衡的。诗中表达了对武元衡的深深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感慨。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及赏析:

  1. 诗句释义:“绝无上足担簦至,仅有长须荷锸从。”
    译文:没有谁能像你那样,有一双能挑起重担的足,踏上远行的路程,只有那些带着农具跟随你的人。
    注释:上足,即“一足”。簦(dēng),古人出行时背负的一种竹制或木制的小包裹,用来遮雨遮阳。
  2. 诗句释义:“乍可沙边狎虫鸟,谁能池上送夔龙。”
    译文:有些人可能只能在沙边与小虫小鸟为伴,而有些人却能在池塘边送走一条条龙。
    注释:沙边,指沙漠边。池上,指池塘边上。
  3. 诗句释义:“入耆英社老能几,举力田科今不逢。”
    译文:能进入这个老年人的聚会已经很不容易,但如今科举考试中却再也没有人能够被举为力田科。
    注释:(耆英社)是唐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员集会。耆英,即年纪大、德行高的人;社,即聚会。
  4. 诗句释义:“翠管檀槽方迭奏,未应考击到编钟。”
    译文:只有翠绿的笛管和檀色的琴弦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但现在没有人能够演奏出那如编钟般悠扬的乐曲。
    注释:翠管,即用翡翠装饰的管乐器。檀槽,即用檀木制成的琴弦。
  5. 赏析:此诗通过赞美武元衡的才华和能力,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意。诗中的“绝无上足”和“仅有长须”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武元衡的非凡地位和卓越才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通过对武元衡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悲愤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又展示了他对武元衡的深厚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