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搜肠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
中郎碑好犹名愧,吏部铭高未免谀。
馀忿燕泥能道否,遗言鹤唳可闻乎。
从今一字休思索,千古文人一律愚。
诗句解释与译文对照: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辛苦搜肠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
中郎碑好犹名愧,吏部铭高未免谀。
馀忿燕泥能道否,遗言鹤唳可闻乎。
从今一字休思索,千古文人一律愚。
注释:
- 辛苦搜肠更撚须:形容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非常勤奋,费尽心力。“辛苦”表达了作者的辛勤努力,而“更撚须”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构思诗句时的专注和执着。
- 适资谈者指瑕瑜:正好用来批评那些谈论诗文的人。这里的“指瑕瑜”意为指出诗文中的瑕疵和优点,既包含了对作品的肯定,也包含了对其不足之处的批评。通过这样的表达,作者展现了自己对作品的自信以及对批评者的尊重。
- 中郎碑好犹名愧:虽然中郎(即张衡)的碑文写得好,但仍然觉得惭愧。这里通过“好”和“愧”两个词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中郎碑文的欣赏和对自己作品的谦虚态度。
- 吏部铭高未免谀:吏部尚书李斯的碑文虽然高大,但不免过于谄媚。这里的“谀”指的是过度奉承或谄媚,而“未免”则表示这种谄媚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通过这样的描述,作者批判了那种过分追求形式美而忽视实质内容的做法。
- 馀忿燕泥能道否:我是否能够理解《子虚赋》的讽刺意味呢?燕国被齐国所灭后,齐宣王让燕国的大臣到齐国去做官。这些大臣到了齐国后,都以《子虚赋》为辞,向齐宣王诉说燕国的灭亡。齐宣王听后十分愤怒,说:如果燕国的大臣们能够像你们这样做,那就好了。这里的“馀忿”表达了作者对于《子虚赋》讽刺意味的理解和感慨。
- 遗言鹤唳可闻乎:你还能听见鹤的鸣叫声吗?这句话可能是在询问对方是否还记得那个关于鹤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设问,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和对那段故事的怀念。
- 从今一字休思索:从今以后,不要再去思考一个字了。这里的“一字”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词汇或者概念,而“休”则是停止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表达,作者表明了自己对于某种观念或思想不再进行深入思考的态度。
- 千古文人一律愚:自古以来的文人都是一样愚蠢的。这里的“一律”表示一种普遍性或者一致性,而“愚”则指的是愚蠢。通过这样的表述,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文人群体的一种看法,即认为他们普遍缺乏智慧和创造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对作品的自信。同时,通过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体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也展现了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