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孔履世犹钦,此砚随公岁月深。
璞美止缘鸲眼□,价高不数袅蹄金。
虬髯尚破偷儿胆,麟笔曾诛贼子心。
今代安知无隽尹,传经决狱肯披襟。

【注释】

又盗弃:又,又。盗弃,指盗贼盗取。

□衣孔履:指古代的礼帽和官服。

钦:敬重、钦佩。

砚随公岁月深:砚随着你(主)的时间越久,价值越高。砚是书写工具,这里指代学问或学识。

璞美止缘鸲眼□:璞美是因为砚石中有鸲鹆的眼睛。鸲鹆是一种鸟,眼睛像玉石。

价高不数袅蹄金:比喻砚的价值很高,不值一提。袅蹄是古代的一种贵重的铜制品,这里用来形容价值连城的砚台。

虬髯尚破偷儿胆:形容龙的形象强大,能吓退小偷。虬髯,指龙的胡须。

麟笔曾诛贼子心:用麒麟笔写的文章能够杀死作恶的坏人。麟笔,指用麒麟毛制成的笔。

今代安知无隽尹:当今时代,哪里不知道有杰出的官员?隽尹,指有才能的官员。

传经决狱肯披襟:指法官审理案件时,愿意把衣服敞开来表示清正无私。传经决狱,指审理案件;披襟,即敞开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学问与学识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公正司法的向往。

第一句“又盗弃□衣孔履世犹钦”,作者以盗贼盗取学者的衣物和官服为题材,表达了对学者的尊重。他认为,即使盗贼也懂得敬重学问,所以学者的学识应该被尊重。

第二句“此砚随公岁月深”,作者以砚台为象征,表达了对学者的敬重。他认为,砚台随着主(学者)的时间越久,价值越高,所以学者的学识应该被尊重。

第三句“璞美止缘鸲眼□”,这句话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补充。璞石之美在于其内部有宝玉,砚石之美在于其内部有砚池。这里的璞石是指学者的学识,而砚池则是学者的学问。

第四句“价高不数袅蹄金”,这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和补充。砚石的价值并不比袅蹄金低,因为砚石的价值在于其内部有砚池,而袅蹄金则只代表金银,没有实际价值。

第五句“虬髯尚破偷儿胆”,这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和补充的进一步解释。龙的形象强大,可以吓退小偷,这象征着学者的学识可以震慑小人。

第六句“麟笔曾诛贼子心”,这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和补充的进一步解释。用麒麟笔写的文章能够杀死作恶的坏人,这象征着学者的学识可以震慑小人。

第七句“今代安知无隽尹”,这句话是对全诗的解释和总结。当今时代,哪里不知道有杰出的官员?这里的隽尹就是杰出的官员,也就是有学识的人。

第八句“传经决狱肯披襟”,这句话是对全诗的解释和总结。法官审理案件时,愿意把衣服敞开来表示清正无私,这象征着学者的学识可以震慑小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