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脱中单肌起粟,俄生点隐状如沙。
绝怜病叟鸡皮皱,难借灵妃鸟爪爬。
昔号玉人曾美晰,今成铁汉已顽麻。
戏衫脱了无羁束,纵见三公手懒叉。

【注释】

疥癣二首:指疥疮和癣。疥、癣是常见的疾病,作者借以比喻人世间的是非恩怨。

试脱中单肌起粟:尝试脱下衣裳,皮肤上起了像粟粒大小的疹子。中单,古代的一种内衣。

俄生点隐状如沙:不一会儿,这些疹子变成了小颗粒,形状像沙子一样,一粒粒地长着。

绝怜病叟鸡皮皱:真可怜那些得了皮肤病的老人,皮肤上皱纹就像鸡皮一样。

难借灵妃鸟爪爬:很难借助美女的娇美容貌来遮盖自己的丑态。灵妃,相传为西王母侍女名,这里指美女,因她有姣好的容貌可以遮盖丑恶。

昔号玉人曾美晰:往日称道的美人儿,曾经长得清秀美丽。

今成铁汉已顽麻:现在却成了满脸黑斑的人,形容人衰老得很厉害。

戏衫脱了无羁束:穿着戏装也脱掉了,形容人摆脱世俗的约束。

纵见三公手懒叉:纵然见了权贵,我也懒得去打招呼。三公,泛指高官显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两句写疥癣之疾,后两句写自己对世俗的厌倦之情,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高尚情操。

首句“试脱中单肌起粟”,说诗人试着脱掉衣服,皮肤上起了像粟粒大小的疹子,形象生动,使人联想到疥癣之疾,可见诗人对于疥癣这类小毛病是相当熟悉的。次句“俄生点隐状如沙”,说不一会儿这些疹子变成了小颗粒,形状像沙子。这两句用“试脱”“俄生”“粟”“状如沙”等词语描写疥癣之疾的变化过程,生动逼真,形象鲜明;而“起粟”“隐状”“沙”等词语,又极富于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颔联“绝怜病叟鸡皮皱,难借灵妃鸟爪爬”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颈联“昔号玉人曾美晰,今成铁汉已顽麻”。这两句是说:从前称道过的那些美人儿,如今都已老了,皮肤上长满了皱纹,就像鸡皮一样。而自己则成了满脸黑斑的人,形容人衰老得很厉害。颈联中的“玉人”与“铁汉”相对,一美一丑,形成鲜明的对比。“昔号玉人曾美晰”说的是过去那些美人儿,“今成铁汉已顽麻”说的是现在自己。从时间跨度上看,前后两个主体是同一人,但前后两个主体却是不同的。“玉人”与“铁汉”相对,“美晰”与“顽麻”相对,“昔”与“今”相对,这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这种强烈的反差效果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诗人通过这一强烈的反差效果,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恶之情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崇高理想。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一强烈反差效果的描绘,也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对于世俗的厌恶之情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理想是多么的伟大、崇高!

尾联“戏衫脱了无羁束,纵见三公手懒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戏衫脱了无羁束”,意思是说自己穿好戏服之后,再也用不着什么束缚,可以尽情地去玩耍了。“三公”指的是朝廷上的三个重臣或宰相之类的高官显贵,“手懒叉”是方言,意为袖手旁观,不理睬。这两句说:即使看到权贵们袖手旁观,我也不感到羞愧。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疥癣之疾,但却不是在抱怨自己生病受苦。因为诗人并没有把疥癣之疾当成一种耻辱来加以对待。相反,诗人倒是把疥癣之疾当作了一种美来看待。诗人在患病的时候,依然能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和尊严,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诗人的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因此而感到痛苦和失望。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追求理想的道路。相反,我们应该把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当做是一种锻炼和磨练的机会,勇敢地去面对和克服它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