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持荷班法从,兼闻视草属鸿儒。
迩英两讲烦箴砭,文德三麻待播敷。
即日载赓虞帝作,几时重入洛英图。
诸公若问樗庵叟,岁晚偏盲又夹扶。
【注释】
①洪君畴:指洪皓,宋初著名词人、文学家。工侍内制,擅长宫廷文职工作。②持荷班法从:指洪皓任翰林学士。③鸿儒:博学多才的人。④迩英两讲烦箴砭:迩英殿是皇帝讲读经书的地方,洪皓在迩英殿担任讲论官。烦箴砭,即烦请指教,希望给予批评。⑤文德三麻待播敷:文德殿,皇帝讲武的场所,洪皓任文德殿讲解官。播敷,广泛传播。⑥载赓虞帝作:虞舜是古代圣王,他善于继承前代的优良传统。载,承。⑦洛英图:指洛阳城。⑧诸公:泛指朝廷官员或同辈文人。⑨樗庵叟:指洪皓,自称“樗庵叟”。⑩岁晚偏盲又夹扶:岁末,指年老体衰。偏盲,视力不清,这里以喻其晚年有目不能视物之苦。夹扶,搀扶着行走。
【赏析】
《喜洪君畴除工侍内制》,这是一篇祝颂诗。洪皓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这首诗是作者为洪皓升任翰林学士而写的祝贺诗。诗人在这首诗中对洪皓做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首句“不但持荷班法从”,意思是说洪皓不但是位有学问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可以胜任朝廷的职务。“持荷”一词用在这里,既是指拿着手执之物,也可以引申为执掌某种事物或职务的意思。“班法”,指按部就班办事,也指按照旧例办事,这里是后者的意思。“从”,跟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仅你能够按部就班地处理事务,而且还兼有听取皇上意见,起草诏书的才能。
第二句“兼闻视草属鸿儒”,意思是说洪皓不仅有才,而且是位博学的儒生,可以负责起草诏令等重要的文书。“视草”,指起草文书,是古代一种官职的名称。“属”,“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洪皓不仅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鸿儒(大儒)。
第三句“迩英两讲烦箴砭”,意思是说洪皓在迩英殿担任讲解官,需要经常向皇上提供有益的建议来帮助皇上改正错误。“迩英”,指迩英殿,是北宋皇宫内的一所宫殿,位于太庙东侧,后改为景灵宫。殿内有讲读之所,故称。“讲”,指讲解。“烦”,麻烦。这里是麻烦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洪皓在迩英殿担任讲解官,需要经常给皇上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句“文德三麻待播敷”,“文德”,指文德殿。“三麻”,指三次进讲。“播敷”,指广泛地传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文德殿里正在进行三次进讲,洪皓将要把所听到的话广泛地传播开来,以便让更多的大臣了解皇上的意图。
第五句“即日载赓虞帝作”,意思是说今天就要继承虞舜的传统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今天洪皓将要承担起像虞舜那样的重任了。虞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明君主,他的治国之道被后人广为传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今天洪皓将要继承虞舜的遗志了。
第六句“几时重入洛英图”,意思是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进入洛阳城,也就是回到故乡去呢?洛阳,即今河南洛阳,洛阳古称洛邑,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臣都曾在那里任职,如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父子、晋代的司马昭等。这里的“洛”就是指洛阳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何时能再回到家乡去呢?
最后两句“诸公若问樗庵叟,岁晚偏盲又夹扶”,是说如果有人问起我为什么年老体弱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那是因为我有眼疾而不能看东西啊!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对洪皓的赞誉和安慰。“诸公”,指同辈官员或者同僚。这里指同朝的官员们。“樗庵叟”,指洪皓自称的号。“岁晚”,指年老体衰,这里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偏盲”,即双目有病,不能看见东西。“夹扶”,扶着走路,这里用来形容自己身体行动不便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问起我为什么不能在岗位上休息,那我就会说我是因病不能行走啊,所以只好靠别人搀扶着行动。
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洪皓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