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携一筇遍行脚,老苫把茅聊盖头。
事十八九不如意,身百千亿皆有愁。
彼埋高冢柏下卧,此驾小车花外游。
犹恨俗人知去处,近城林樾未深幽。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照原文,看哪一句符合要求即可。

“排闷”意思是消除烦闷。首句写诗人年少时期,常持筇(一种手杖)到处游历。“少携一筇”,即年少时携带着手杖到处游历。这两句是说年少时喜欢到处游玩。第二句“老苫把茅聊盖头”,说明到了老年,用蓑笠和草席遮盖着身子,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两句表明了诗人一生的境遇。第三句“事十八九不如意”,“十八、九”指的是四十岁前后,“不如意”指不顺利。这两句写自己到五十岁左右,经历了许多挫折。第四句“身百千亿皆有愁”,意思是说身体衰老,忧愁也随着增多。这两句写年岁已高而仍奔波劳顿,不免令人忧虑。第五句“彼埋高冢柏树下卧,此驾小车花外游”,意思是他像那些埋在高山上古墓旁的柏树一样安息,而我则乘着小车在花丛中游览。这两句写出了两种不同的归宿。最后一句“犹恨俗人知去处,近城林樾未深幽”意思是说,我总担心世俗之人知道我的去处,恐怕他们不会理解我隐居山林的清高志趣和超然脱俗的境界。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不愿为世俗所累,希望远离尘嚣,过一种隐逸生活的愿望。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追求自然闲适的心境。

【答案】

①年少时喜欢到处游玩。②年过五十以后,奔波劳顿,不免令人忧虑。③两种不同的归宿:一种是像那些埋在高山上古墓旁的柏树一样安息;另一种则是我乘着小车在花丛中游览。④诗人总担心世俗之人知道他的去处,恐怕他们不会理解他隐居山林的清高志趣和超然脱俗的境界。⑤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追求自然闲适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山野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的前半部分写早年出游,抒发壮志未酬之叹,表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豪情与抱负。后半部分写晚年退隐,抒发对名利得失的淡泊,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