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戏题山庵二首》的诗句及其翻译、注释和赏析如下:

  1. 诗句释义: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译文:我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进入华胥国浑然成梦,把太行山移动到自己旁边。没有剑可以拄颐只是砍柴,有被子覆盖着头胜过穿珠衣。将来只需穿上深衣离开,不必担心盗墓的学者。
  2. 关键词解释
  • 曾批龙鳞捋虎须:形容诗人曾经在危险的环境中,如龙鳞和虎须一样,表现出英勇无畏。
  • 君恩天大偶全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情的感激,认为自己只是偶然保全了性命。
  • 入华胥国浑成梦:指诗人进入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梦境中。
  • 移太行山得许愚:形容诗人将太行山搬移到身边,象征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以施展。
  • 无剑拄颐但樵服:形容诗人无需武器,只需凭借一把樵夫的斧头即可生活。
  • 有衾覆首胜珠襦:形容诗人虽然穿着朴素的衣物,但却胜过华丽的珠宝。
  • 他时只著深衣去:表示诗人将来只需要穿着深衣就足够了,无需其他多余的装饰。
  • 不必防闲发冢儒:提醒世人不必过分担心盗墓等不道德行为,诗人自有一套生活哲学和方法。
  1. 赏析:这首诗是刘克庄对自己游历过程中所经历的美景与感悟的一种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曾批龙鳞捋虎须”和“君恩天大偶全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深刻的内涵。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刘克庄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