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归休老学庵,敢嗟白首滞周南。
在廷不欠秃翁一,开径宁无益友三。
地岂长房之可缩,天非邹衍所能谈。
桓郎狭小胶师说,未必雄书远过聃。

诗句释义:

  1. 岁晚归休老学庵 - 在年老时,诗人选择退居学庵,享受宁静的晚年生活。
  2. 敢嗟白首滞周南 - 表达了对自己年老未能有所作为的遗憾。
  3. 在廷不欠秃翁一 - 在朝廷中,没有空缺的位置可以给他,即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机会。
  4. 开径宁无益友三 - 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三四位,但是没有实际的帮助或指导。
  5. 地岂长房之可缩 - 地不是能够被压缩的,意指无法改变的现实或局限。
  6. 天非邹衍所能谈 - 认为天地之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或理解范围。

译文:
岁月渐晚,我选择了归隐于学庵,心中不禁感慨时光荏苒,自己未能有所建树。朝廷之中,虽有贤能之士众多,但似乎总缺位予我,未能让我施展才华。虽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缺乏实质性的帮助与指引。天地之大,仿佛超出了常人的理解与想象。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人生、政治及宇宙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首先,“岁晚归休老学庵”表现了作者对晚年宁静生活的向往;“敢嗟白首滞周南”反映了诗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无奈与遗憾。在朝廷中,诗人虽有许多才能未得到认可,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挫败感。而关于“天非邹衍所能谈”,则可能隐喻了他对天地间广阔无垠、难以尽数的认知感到敬畏。

最后一句“地岂长房之可缩,天非邹衍所能谈”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天地之大的感慨,暗示了他对现实局限性的认识以及对超越常规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无奈与坚持,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和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