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遭逢瑟改调,先皇记忆忝弓招。
明扬虽曰由师锡,密启端因侍燕朝。
早识武侯比龙凤,晚为公旦序鸱鸮。
吾贫岂是无鸡酒,恨不携将柏下浇。

【注释】

丞相信庵赵公,名梦桂,号信庵。“哀诗”是哀悼之作。五首,指五律。瑟改调,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朝政上发生激烈斗争,赵汝愚被迫罢相,赵梦桂也遭贬谪,被削去端明殿学士。先皇,指宋宁宗皇帝。忝,辱没,谦词。弓招,即《汉书·张敞传》中所说的“弓招”,指因罪免官。师锡,指师克己(字子宣),为赵汝愚门客,曾为赵汝愚起草《乞诛侂胄》疏,力主抗金,反对求和。密启,指赵汝愚的《密论》,揭发韩侂胄十大罪状。侍燕朝,指在朝廷侍奉韩侂胄。早识,即早年认识。比,比喻。龙凤,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后共扶刘禅复蜀。公旦,指周公旦,孔子弟子。鸱鸮,指鸱鸮鸟,传说此鸟夜啼三声,其声哀切。柏下,指柏树之下,相传孔子死后葬于鲁城西南泗水之滨,弟子们哭于半日不食,孔子墓前有柏树,后人称为孔林。鸡酒,指祭祀用的鸡酒。柏下浇,指在孔林中祭祀。赏析:

此诗写诗人赵梦庚对宁宗庆元二年(1196)政治迫害的愤慨不平之情。全诗以“哀词”形式抒写,语言平正质朴,情真意切。

首联“丙午遭逢瑟改调,先皇记忆忝弓招。”起句“丙午”是宋宁宗庆元元年的年号,“遭遇”即遭难的意思。《史记·李斯列传》:“始皇三十六年,过问奏事使者曰:‘乃者亡何得毋问焉!’”这里用此典,表示自己遭难的原因。“先皇”即宋宁宗皇帝,“记忆”即不忘之意。这一句说自己遭难是因为记念先皇而遭祸。“忝”是谦辞,“弓招”见《汉书·张敞传》:“敞为长安丞……有同产姊为郡吏,妻从之郡舍……敞内御之,既饮辄更言,自怨泣。敞知女家苦贫,厚赐遗之,终无所恨,乃谢而去。”这里说自己遭到不幸是因为记念先皇而受牵连。“弓招”,指因罪免官,语出《史记·张敞传》。“枉屈”是冤枉的意思。这一句说自己遭难是因为记念先皇而冤屈了自己。“先皇”即宋宁宗皇帝,“记忆”即不忘之意。这一句说自己遭难是因为记念先皇而冤屈了自己。“枉折”是冤枉的意思。这一句说自己遭难是因为记念先皇而冤屈了自己。“枉屈”是冤枉的意思。这一句说自己遭难是因为记念先皇而冤屈了自己。

颈联“密启端因侍燕朝,早识武侯比龙凤。”这两句是承接首联而来。“密启”见《汉书·赵充国传》:“上幸金銮殿,诏诸将讲武殿上,帝乃御辇自临观看,还,谓充国曰:‘将军武艺勇冠三军,朕亦欲观将军之矛,方先时将军欲击匈奴,上问将军欲何时击之,将军以‘必欲击之’对。帝大笑曰:‘且为将军作健儿健妇!”这两句是说因为密启得罪了韩侂胄,所以不能侍奉在朝廷里。“早识”,见前注。“比翼”,见《诗经·大雅·大明》“如鸟之双翼”。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很早就看出像刘备、关羽、张飞这样的英雄豪杰可以与自己齐肩并肩地辅佐君主,但是自己却不能做到。

尾联“吾贫岂是无鸡酒,恨不携将柏下浇。”“吾贫”见前注。“柏下”见《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集注:“点,孔子弟子曾参弟子曾点也。”这两句是说自己虽贫穷但并非没有酒喝,可惜没有带上柏树下去祭奠孔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现在很穷,但是并不是没有酒喝,可惜没有带上柏树下去祭奠孔子。“柏下”见《论语·先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赵梦庚在遭受政治迫害之后所作。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悲愤交加,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先帝的无限怀念以及对自己无辜遭难的强烈不满。

首联“丙午遭逢瑟改调,先皇记忆忝弓招”,“丙午”是指宋宁宗庆元元年;“瑟改调”是说宁宗皇帝为了平衡宫廷内的党派关系而改变了音乐的调式;“忝”是谦词,意思是“有辱”、“有愧”;“弓招”是指赵汝愚因为弹劾韩侂胄而被贬谪到外地。这些词语都表明了作者因为记念先皇而受到连累,并因此遭受了不幸。

颈联“密启端因侍燕朝,早识武侯比龙凤”,“密启”是说赵汝愚曾经向皇帝进言;“侍燕朝”是指他曾经担任过朝廷中的官职;“早识”则是说他早就认识到韩侂胄是一个奸臣;“比龙凤”则是说他希望能像刘备、关羽、张飞那样辅佐君主。这些词语都表明了作者因为记念先皇而受到连累。

尾联“吾贫岂是无鸡酒,恨不携将柏下浇”,“吾贫”是说自己现在很穷;“鸡酒”则是说作者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柏下”则是说作者曾经在孔子的墓前祭祀过。这些词语都表明了作者因为记念先皇而受到连累。

整首诗通过描绘赵汝愚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经历,表现了他的忠诚正直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愤怒和反抗。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