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豪扛鼎复搴旗,倏忽才情已竭衰。
今无百斤金买赋,古有九千缣作碑。
毛锥尽秃难藏老,麈尾高悬合授谁。
他日学人求肘后,不消挽些与哀词。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他可能是一位古代诗人或文学评论家。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老叹一首
少豪扛鼎复搴旗,倏忽才情已竭衰。
今无百斤金买赋,古有九千缣作碑。
毛锥尽秃难藏老,麈尾高悬合授谁。
他日学人求肘后,不消挽些与哀词。
注释:
- 少豪扛鼎复搴旗:年少时豪迈,能扛起大鼎又能拔起旗帜。
- 倏忽才情已竭衰:突然之间,他的才华和激情都消失了。
- 今无百斤金买赋:现在没有钱可以购买赋文了。
- 古有九千缣作碑:古人可以用九千钱(古代货币单位)买一块石碑。
- 毛锥尽秃难藏老:笔尖已经磨损得无法收藏自己的老骨头了。
- 麈尾高悬合授谁:拂尘(麈尾)已经悬挂起来,也不知道应该送给谁。
- 他日学人求肘后:将来有人想要学习我的诗文,我就可以给他肘后的口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才华不再的感慨。首句“老叹一首”点明了主题,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晚年,才华也已经耗尽。第二句“少豪扛鼎复搴旗”,描绘了他年轻时的豪迈形象,但随后两句“倏忽才情已竭衰”则直接表达了他的遗憾。第三句“今无百斤金买赋”,意味着现在的他已经没有了购买赋文的能力;第四句“古有九千缣作碑”则以古人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自己的人生境遇进行了总结:“毛锥尽秃难藏老,麈尾高悬合授谁。”最后两句“他日学人求肘后,不消挽些与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他认为未来有人可能会学习他的诗文,所以他并不需要担忧,也不必为此事而伤感。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