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
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注释:

孙伯符: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孙权。

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

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孙权的雄才大略和英勇事迹,展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不朽功绩。

第一句“霸略谁堪敌伯符”,意思是说,有谁能与孙权的雄才大略相比肩呢?这是对孙权才能的最高赞誉,表达了对其非凡才智和卓越成就的钦佩。

第二句“每开史册想规模”,意思是每当翻开史书,都会想到孙权的宏伟蓝图和战略布局。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孙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事迹被后人不断传颂。

第三句“一千扫众横江去”,意思是说孙权以一万兵力横扫千军,横渡长江。这句诗描绘了孙权的英勇无畏和果断决策,展现了他指挥若定、冲锋陷阵的能力。

第四句“十七成功自古无”,意思是说孙权的成功次数达到了十七次,这在自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是前所未有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孙权取得巨大成就的惊叹和赞美。

第五句“不分老瞒称猘子”,意思是说孙权没有被尊称为“老瞒”或“猘子”(即狡猾、奸诈的人),反而被称为“仲谋”(即聪明、有谋略的人)。这句诗表明孙权并非一个狡猾之人,而是一个明智而有远见的领导者。

第六句“便呼公瑾作姨夫”,意思是说孙权甚至把周瑜比作自己的“姨夫”(即亲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瑜才华的认可和赞赏,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七句“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意思是说孙权临终时的表现尤为奇特,他指着张昭说:“你做我的接班人吧!”这里的“托孤”一词指的是将国家大事交给可靠的人承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孙权英明果断、深谋远虑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孙权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和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孙权的历史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