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期难至,清欢拟即差。
不逢□□镜,何处觅金蟆。

《中秋大风雨五绝》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组诗,共五首。每首都描绘了中秋时节的风风雨雨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1. 第一首:好客期难至,清欢拟即差。
  • 关键词:好客(hǎo kè)、期难至(qī yán zhì)、清欢(qīng huān)
  • 注释:本首诗表达了中秋节期间,由于天气恶劣,无法接待客人,因此只能与家人共享宁静的快乐。
  • 赏析:中秋佳节,本是赏月、宴饮、拜月等热闹活动的时期,然而诗中的“好客期难至”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中秋本是团圆之时,也是亲友相聚的好机会,然而此时的天气状况却让人难以外出迎接嘉宾,只能在家中享受片刻的宁静。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1. 第二首:不逢镜,何处觅金蟆。
  • 关键词:不逢(bù féng)、金蟆(jīn má)
  • 注释:这里的“金蟆”可能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蟾蜍,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然而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样的美好景象似乎也只能在梦中寻找。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因风雨而无法观赏月亮的遗憾。虽然月亮是中秋节的象征,但当其被风雨遮蔽时,诗人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更是心灵上的一种触动,使得中秋节的本应欢乐的气氛变得凄凉起来。
  1. 第三首:诏岁银袍盛,头场玉鉴明。
  • 关键词:诏岁银袍盛(zhào suì yín páo shèng)、头场玉鉴明(tóu chǎng yù jiàn míng)
  • 注释:这里的“诏岁银袍盛”可能指的是皇帝赐予的华丽服饰,暗示着节日的盛大和尊贵;而“头场玉鉴明”则形容了月亮像玉一样晶莹剔透。
  • 赏析: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庄重。通过“诏岁银袍盛”和“头场玉鉴明”两个词的使用,表达了对节日庆典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节日的高度重视和隆重庆祝的态度。
  1. 第四首:眦血滴耕夫,愁眉蹙贾胡。
  • 关键词:眦血滴(zì xuè dī)、耕夫(gēng fū)、愁眉蹙(cóu méi cù)
  • 注释:这里的“眦血”可能是指农民在风雨中劳作时,雨水溅到了脸上的血迹;“耕夫”指的是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贾胡”可能是商贾或商人的意思。
  • 赏析:此句描述了中秋之夜,由于风雨交加,农民们无法安心耕种,他们的脸上沾满了雨水,眉头紧锁,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这不仅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也展示了他们在传统节日中的特殊心境。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的考验,还要承受社会的重压,这使得他们的节日更加显得沉重和悲哀。

《中秋大风雨五绝》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节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