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字说行,精义极贯穿。
世好鸦蚓书,谁识虫鱼篆。

【注释】:

字说:文字学。

半山:指王逸少,字子远,晋代文学家。

精义极贯串:精深的义理贯通贯穿。

世好鸦蚓书:世人都喜欢写蝇头小字的书。

谁识虫鱼篆:谁能理解虫鱼篆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王逸少书法的七言诗。全诗以“字说”为题,赞颂了王逸少书法的精妙和高超造诣。

起句“字说一行”,即指王逸少的《草书势》。王逸少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写的《草书势》是研究草书理论的第一篇专著,被誉为“草圣”。

次句“字说精义极贯穿”,称赞《草书势》内容精辟、义理贯通。王逸少在《草书势序》中说:“夫草,流也;流而不息,故谓之草。”又说:“夫草之所以为草,以其任意象形,点画之变,尽意无疑。”“若听其言,文而不采;用其文,质而不俚;兼用其事,文质相胜;奇正既设,字体乃异;体换不同,而宫商殊妙;离合断续,而各有意趣;并随务生巧,不相背谬。”可见他的草书不仅要求流畅、不拘成法,而且要能体现自然万物的形态,还要有变化无穷的笔力和章法。

第三句“世好鸦蚓书”,讥刺当时世人喜欢蝇头小字的书。

末句“谁识虫鱼篆”,讽刺那些不识真草隶篆的人。这里“虫鱼”是指隶书,篆书则指大篆和小篆。王逸少的《草书势序》曾指出:“今世作尺牍者,多不能知书意,每于行间破体,临摹尚可,而造次不易。唯行于草书,乃知用笔之道也。夫书契之作,本于自然,而符契之作,又加人智,所以传意也。人智既乏,则草书尤难得。……今观诸贤墨迹,惟逸少最得笔意,韦仲将(韦诞)、蔡子叔(蔡邕)亦其次。”王逸少所提倡的“行于草书”就是“草法”,就是不受拘束的、自由奔放的笔法。

这首诗赞扬了王逸少的书法艺术成就和他对草法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