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释:
戊辰:指公元1058年,这一年是宋神宗熙宁七年。诗人安得有春衫:诗人怎么能够穿上春天的衣服呢?今岁:今年。和戎百万缣:给与金人每年一百匹细绢。和戎:通“和议”,即和平交涉,停止战争。
从此西湖休插柳:从此西湖不要种杨柳了。插柳:古人认为在二月二日这天,人们将剪好的柳枝戴在身上,可以驱虫避邪,希望身体健康。现在不用种柳了,就不用再担心被虫子咬伤了。休:不要。
剩栽桑树养吴蚕:剩下的地方种植桑树,用来养蚕,产丝。吴:古时的别称,指江南地区。蚕丝:丝绸,古代贵重的丝织品。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任参知政事时所作的《庚辰正月二十日正旦受赐太祝宫》诗的一部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意思是说,诗人怎么能够穿上春天的衣服呢?今年和金国签订和平协议,每年要给他们一百匹细绢。这里的“春衫”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因为国家的大事而忧心忡忡。“和戎”指的是与金国达成和平协议,停止战争。这里的“和戎百万缣”指的是每年要给金国大量的金钱作为和平的代价。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他认为国家的大事需要花费大量的钱来换取和平,这让他感到痛苦和无奈。
颔联“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这是全诗的重点部分。意思是说,从此以后西湖不要再种杨柳了,剩下的地方种植桑树,用来养蚕,产丝。这里的“西湖”指的是杭州的西湖。“插柳”指的是在西湖边种柳树,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桑树”是养蚕的植物,产丝是古代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业的重视,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担忧,反映了他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农业的重视。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