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
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

注释:

三月二十五日,饮于方校书园。我后有良工能识苦心,今日无人善听我的话,谁能了解我的心情。

老来字字趋平易,避免被儿童刻薄地评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饮方校书园》。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晚年生活态度的看法。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后有良工识苦心
  2. 今无善听孰知音
  3. 老来字字趋平易
  4. 免被儿童议刻深
  5.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饮方校书园》。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晚年生活态度的看法。
    第一句“后有良工识苦心”表达了作者对后世能够理解自己苦心的期望。这里的“良工”指的是懂得欣赏的人,而“苦心”则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和期望,同时也期待后世能够理解和珍惜这些作品的价值。
    第二句“今无善听孰知音”则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无奈。在这里,“善听”指的是善于欣赏的人,而“知音”则是指能理解和赏识自己作品的人。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己作品被误解或不被赏识的不满和遗憾。这可能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文人的作品往往不被大众所接受,甚至被视为异端思想。
    第三句“老来字字趋平易”则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字字趋平易”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写得更加通俗易懂,以便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也反映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读者需求的关心。
    第四句“免被儿童议刻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儿童的担忧。在这里,“议刻深”可能是指批评过于苛刻或刻薄的话语。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己作品受到质疑或批评的担忧。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即喜欢用尖锐或刻薄的语言来批评他人,这种风气往往会对作者的创作产生负面影响。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经历感悟和对晚年生活态度看法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和人生经历的态度和看法,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