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储粟辅常平,招鹤翁曾为证明。
可是□□□□者,邑人久不识弦声。
向来储粟辅常平 未论汉吏摇山力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以往政府通过储存粮食来平衡供需,并提到古代官吏如何努力地工作。”粮储平”象征着政府的稳定和经济的平衡,而”汉吏摇山力”则描绘了官吏们辛勤劳作的形象,如摇动山岳般地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招鹤翁曾为证明者 可是邑人久不识弦声
赏析:这句诗讲述了一位名叫招鹤翁的人物曾经证明了什么,但如今他的技艺在城中的百姓中已经鲜有人知晓。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技艺或知识的传承中断,或者社会变迁导致人们不再追求这种技能。
译文
- 向来储粟辅常平 - 过去,政府通过储存粮食来维持经济平衡。
- 未论汉吏摇山力 - 不提那些汉代的官员如何辛苦地工作。
- 可是 者 - 然而,有一个事实是……
- 邑人久不识弦声 - 但是,城里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听过琴弦的声音。
注释
- “储粟”:储存粮食。
- “常平”:古代的一种经济政策,旨在保持市场物价稳定。
- “汉吏”:汉朝时期的官员。
- “摇山力”:形容非常辛苦地工作。
- “者”:这里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词,相当于“但是”。
- “邑人”:城市里的居民。
- “不识弦声”:忘记了弹琴的技巧。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表达了对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个人技艺被遗忘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