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游方内,规规臆见拘。
惟其全体大,所以四隅无。
矩絜岂能尽,轨同安有殊。
其崖谁见者,何岸可登乎。
固异管窥智,宁如斗绝区。
彼哉露圭角,毋乃小人儒。

【注】

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理。“方”指方形的物体。“矩”,即方尺,古代计量单位之一,一尺约合一米左右。“轨”,即轨道,这里指圆形的车轮。“斗”,北斗星。“露圭角”,指露出的角。

译文:

世间的人都在四方之内游历,拘泥于个人的主观看法。

只有那大到无处不包的东西,它的四角才能无处不有。

尺子再准确,也不能穷尽所有,车轮的轨迹一样,怎么会有不同?

那高峻的崖壁谁人能见到?谁能登上那高峻的崖岸呢?

我本来就不同于狭隘的眼光,怎能与那些见识浅陋的小人相提并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理。“方”指方形的物体。“矩”,即方尺,古代计量单位之一,一尺约合一米左右。“轨”,即轨道,这里指圆形的车轮。“斗”,北斗星。“露圭角”,指露出的角。

第一句是说世人只看到方形,看不到圆形,所以无法理解圆形的意义。第二句是说只有大的才能包容小的,才能没有角。第三句是说尺子再准确,也不能穷尽所有,车轮的轨迹一样,怎么会有不同?第四句是说高峻的崖壁谁人能见到?谁能登上那高峻的崖岸呢?这五句是全诗的总纲,为后面写具体的比喻作了铺垫。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世俗之人的一种讽刺,他自比为一个见识浅陋的人,不能与那些见识浅陋的小人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以“方圆”作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方圆”这一概念的象征性描述,揭示了人生和世界的复杂性。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了深刻的道理:要想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超越狭隘的视野和片面的认知,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念。同时,诗歌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探索未知的勇气。它鼓励人们勇敢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世界,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