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早不动,先师四十馀。
乃知卢行者,暗合秀才书。

下面是对《风幡堂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第一首
  • 诗句解析
  • “告子”:指孔子的学生,名子贡,字子告。
  • “早不动”:意为告子的学问早先没有动过。
  • “先师”:指的是孔子,即“先师”。
  • “四十馀”:意为年龄四十多岁。
  • “乃知卢行者”:卢行者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佛教僧人或修行者。
  • “暗合”:暗地里符合或与…相符合。
  • “秀才书”:这里指儒家经典。
  • 译文
    告子在年轻时未曾动过任何学问,直到遇到先师孔子后,才四十多岁开始深入学习儒家经典,从而与卢行者的修行暗地里相符。
  • 关键词注释
  • 告子(子贡):孔子的学生。
  • 先师(孔子):古代对老师的尊称。
  • 四十馀:年龄。
  • 卢行者:佛教中的修行者。
  • 暗合:与…不露痕迹地一致。
  • 秀才书:儒家经典。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告子学习的过程,表达了一个人在接触到圣贤教诲后,能够逐渐领悟并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儒家经典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性。
  1. 第二首
  • 诗句解析
  • “乃知卢行者”:这一句话可能是对前面描述的进一步解释或是引出下一句。
  • “暗合”:仍然暗指与某种修行或道理相符。
  • “秀才书”:同上。
  • 译文
    卢行者的修行方式与告子所学习的儒家经典暗地里相符,而这种相符并非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契合。
  • 关键词注释
  • 卢行者:佛教中的修行者,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人物。
  • 暗合:与…相符合。
  • 秀才书:同上。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卢行者的修行方式和告子所学的儒家知识,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以及知识和修行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思想在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影响,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形式。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对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总结上述内容,《风幡堂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两首诗通过描绘告子的学习过程和卢行者的修行方式,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修行内在联系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