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灭度指三弹,俄报荼毗鼻一酸。
始悟杖头挑布袋,不如龛里坐蒲团。
故交相与归函骨,弟子谁来会涅槃。
犹喜喝衣无一物,洞开方丈与人看。
诗句解释及注释- 初闻灭度指三弹: 这里指的是佛教中对于死亡的仪式,通常包括三次敲击鼓声,象征着对生命结束的接受和尊重。
- 俄报荼毗鼻一酸: “荼毗”是佛教用语,意为火葬或烧掉尸体,这里的“鼻一酸”表达了对生命的哀伤和不舍。
- 始悟杖头挑布袋: 这个动作可能暗示了一种放下的心态,即不再执着于物质财富或身体的存在。
- 不如龛里坐蒲团: 在这里,“龛”是指存放佛像或圣物的小屋,而“蒲团”是佛教徒坐禅时用的垫子,这个比喻可能是说在精神或心灵的层面上,修行比物质更为重要。
- 故交相与归函骨: 描述了一种社交场合,人们相互赠送骨灰盒(“函骨”)作为纪念,这是佛教文化中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方式。
- 弟子谁来会涅槃: 这里的“涅槃”指的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弟子们来寻求这种境界的领悟。
- 犹喜喝衣无一物,洞开方丈与人看: “喝衣”可能指的是和尚或道士的衣服,“方丈”是寺庙中的主要建筑,通常用来进行宗教活动或冥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和超然的态度,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物品,也不应该成为束缚自己的理由。
译文
- 刚听到关于死亡的仪式,如三击鼓声;不久就感受到焚烧时的鼻子一阵酸楚。
- 才意识到手中挑着的布袋,其实还不如坐在佛龛里的蒲团来得有意义。
- 老朋友相互间都送回了骨灰盒;弟子们来寻求的是涅槃的真理。
- 仍然喜欢那件衣服上没有一丝尘埃,敞开的方丈门让人自由进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仪式的描述和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和修行的深层次理解。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强烈的死亡仪式和随后的哀愁,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的转变,认为更有意义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修行。最后一句则体现了超脱物质世界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个人修行的追求,以及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