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莺边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
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
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

不向莺边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

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

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

注释:

  1. 不向莺边系宝鞍:意为不前往鸟儿栖息的地方——莺边(即莺歌燕舞的园林)停留。
  2. 海门东畔:指的是大海之东,靠近海边的位置。
  3. 无蒲萄酒:意为没有葡萄酿造的佳酿。
  4. 博太守:指博得地方长官的赞赏或赏识。
  5. 竹枝歌传小蛮:竹枝歌是一种民间歌曲,相传是古代楚国的歌谣,这里指流传于巴渝一带的小蛮之歌。
  6. 到处名山留屐齿:意味着在名山大川之间留下了足迹。
  7. 元气在毫端:形容书法的笔力遒劲有力,充满生命力。
  8. 绣娃辛苦描新样:意为绣娘们辛勤地描绘新的花样。
  9. 肯信春风放牡丹:意为不相信春风会吹开美丽的牡丹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诗人游览名山大川的情景。首句“不向莺边系宝鞍”表达了诗人不愿停留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而是选择了更加自然和真实的环境来欣赏美景。次句“海门东畔把鱼竿”则描绘了诗人在海边钓鱼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闲适的生活状态。第三句“无蒲萄酒博太守”暗示了诗人并不需要通过饮酒来获得地方长官的认可,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华得到赏识。接下来四句“有竹枝歌传小蛮”展示了诗人在当地听到的美妙歌声,这些歌曲不仅传递了情感,也成为了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最后两句“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则是对整个游览过程的总结,强调了诗人在山水之间的游历不仅留下了足迹,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