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公郭公曾君国,魂化为鸟憾未释。
满目山河属别人,旧时宫殿归不得。
更姓改物今千春,历历记忆常如新。
郭公蜀帝两痴绝,自古失国知几人。
诗句如下:
郭公曾君国,魂化为鸟憾未释。
满目山河属别人,旧时宫殿归不得。
更姓改物今千春,历历记忆常如新。
郭公蜀帝两痴绝,自古失国知几人。
接下来是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 诗意与情感:
- 首句“郭公曾君国”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物,即郭公(或称曾公),他曾经统治一个国家。
- “魂化为鸟憾未释”表达了郭公的灵魂化作一只鸟,但心中仍有遗憾未能解脱。
- “满目山河属别人”意味着郭公所控制的国土已经属于他人,这反映了他的失败和无力感。
- “旧时宫殿归不得”进一步强调了郭公的失落,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已经不再属于他。
- “更姓改物今千春”,这里的“更姓改物”可能指的是国家名称的改变或者政权的更迭,而“今千春”则意味着这种变化已经持续了千年。
- “历历记忆常如新”虽然字面意思是记忆清晰,但实际上也反映了郭公对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
- “郭公蜀帝两痴绝”可能是指郭公正是因为对权力的痴迷而导致国家的灭亡,这种悲剧性的总结使得郭公的形象更加深刻。
- “自古失国知几人”这句表达了一个普遍的认知,即自古以来,失去国家的君主并不多见。
- 赏析:
- 刘克庄通过这首七言诗,展现了郭公作为一代君王的兴衰历程,从他的统治到国家的灭亡,再到个人的情感挣扎,形成了一幅深刻的历史画卷。
- 诗歌通过对郭公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对于权力、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君主的批评和反思。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仿佛能够看到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情感变迁。
《禽言九首·杜鹃》不仅是对一位君主兴衰的描写,更是对历史、权力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君主从成功到失败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