欃枪初疑附,直为饥所驱。
酸寒仰鼻息,飞走受指呼。
边臣失驾驭,积渐骄灌夫。
一朝怒螳臂,跳踉何其愚。
李陵出偏师,毙之如拉枯。
零落残部曲,相与奉杨姑。
去为鞑行省,蟠据兖郸区。
其子少而黠,亦颇涉猎书。
耻父污国史,讳人呼逆雏。
拜表举全齐,献之王会图。
遂救东隅失,许称南面孤。
功名虽不终,忠孝焉可诬。
不知战场内,曾有庙貌无。
吾尝草二麻,何处陈束刍。
杂兴
《杂兴》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心态。
译文:
欃枪(指彗星)初时似乎依附于天,但最终被饥饿驱使。
酸寒天气让人仰鼻呼吸,飞鸟和野兽受指使而行动。
边关将士失去控制,逐渐变得骄纵放纵。
一旦愤怒就像螳臂挡车,愚蠢至极。
李陵(李广利)率领偏师出击,像拉枯一样轻易击败敌军。
残存的部队相互依仗,奉杨姑为领袖。
去往鞑行省,盘踞兖郸区。
其子年轻却机智,也涉猎一些书籍。
因父亲玷污国史,忌讳人称逆子。
拜表举全齐,献给皇上并展示地图。
于是救出失地,自称南面孤王。
功名虽未最终成,忠孝岂能被诬。
不知战场上是否有庙宇,曾有庙貌无。
我曾起草两篇祭文,何处陈设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