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翁宰木下,有蛟穴而居。
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驱。
秦时灌口君,仿佛其人欤。
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
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
其功及百世,否则吾其鱼。
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
何当春服成,童冠相携扶。
牢醴荐閟宫,风谣采康衢。
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
吾笔虽卑弱,实录非敢诬。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诗句释义:

  1. “孚应祠” - 这是一首关于祭祀孚应之神的诗歌,孚应可能是一个神祇的名称。

  2. “吾翁宰木下,有蛟穴而居。” - 描述的是诗人的祖父或父亲曾任地方官职,并居住在靠近山中水边的地方,可能与蛟龙有关。

  3. “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驱。” - 描述了某个重要的人物突然去世,他的灵体不需要被驱除。

  4. “秦时灌口君,仿佛其人欤。” - 提到了一个与秦朝相关的历史人物,可能是为了纪念或祭祀这位历史人物而建立的孚应祠。

  5. “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 - 强调了诗歌的功能和目的,应该是为了赞美自然和风神,而不是迷信地焚烧巫婆。

  6. “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 - 描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景象,土地变得肥沃,产出丰富。

  7. “其功及百世,否则吾其鱼。” - 表达了对这种功德能够流传后世的期待。

  8. “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 - 描述了孚应祠的建筑宏伟壮观,色彩艳丽。

  9. “何当春服成,童冠相携扶。” - 描述了人们在春天穿着新衣,一起玩耍的情景。

  10. “牢醴荐閟宫,风谣采康衢。” - 描述了为神灵准备祭品的场景,以及在城市街道上吟唱风谣。

  11. “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 - 暗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会继续进行迎神仪式,诗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吾笔虽卑弱,实录非敢诬。” - 表明诗人虽然笔力有限,但所记录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13.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 暗示诗人的作品可以刻在碑石上,与唐代两位大文豪韩愈和苏轼相提并论。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祭祀孚应之神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孚应祠的美丽景象和人们的虔诚行为来表达对这位神祇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赞美自然和风神,强调了诗歌的作用和价值。最后,诗人以自己的作品与古代文人韩愈和苏轼相比较,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自信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孚应祠的描绘和人们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祇的崇敬之情以及诗歌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感染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追求和创作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