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佳名今古重,凤城秋色正明楼。
厨供清酿香浮袂,恩赐黄花忆满头。
千里风烟殊未恶,五亭吟啸不应休。
明年归觐酬前赏,倘念衰翁尚四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重阳节时所作,共四首。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九日佳名今古重,凤城秋色正明楼。
  • “九日佳名”意指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雅称。
  • “今古重”表示这个节日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
  • “凤城秋色”指的是京城(长安)秋天的景色。
  • “正明楼”可能是指当时某个著名的高楼或建筑,用来观赏美丽的秋色。
  1. 厨供清酿香浮袂,恩赐黄花忆满头。
  • “厨供清酿”描述节日期间厨房里供应的清酒。
  • “香浮袂”形容香气四溢,仿佛飘散到衣袖上。
  • “恩赐黄花”可能是指皇帝或贵族赐予的黄色菊花。
  • “忆满头”表达对这份恩赐的怀念,好像那些菊花都长满了自己的头发一样。
  1. 千里风烟殊未恶,五亭吟啸不应休。
  • “千里风烟”意味着虽然距离遥远,但风景依然美丽。
  • “殊未恶”表明这里的景色并不令人厌恶。
  • “五亭吟啸”可能是指五个亭子的所在地,可能是诗人游览的地方。
  • “吟啸不应休”表示即使吟咏歌啸也不愿意停止,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1. 明年归觐酬前赏,倘念衰翁尚四愁。
  • “明年归觐”指的是诗人计划在次年回到家乡觐见父母。
  • “酬前赏”意味着为了这次回家之旅之前,诗人已经欣赏过许多美景。
  • “倘念衰翁尚四愁”中的“倘念”是一种假设性的关心,诗人担心自己年岁已高,可能会有许多忧虑。
  • “尚四愁”可能是指诗人仍然有很多事情感到忧愁(如家事、健康等),但也希望家人能够理解并关心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意象,如“清酿”、“黄花”、“吟啸”,以及“千里风烟”等,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通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